兒童是天生的藝術家,他們在認識自己與世界的各種關係和生動經驗中,作為創造者和被欣賞者投身於藝術的精神表達和圖畫創作中,並慢慢成長。在他們的審美表現和對想像力的需求中,視覺形象的表現向我們展示出他們的內心世界及對現實的關注。雖然我們不斷地強調藝術教育應以兒童為中心,但是在目前培養藝術教師的課程中,卻根本忽略了兒童的存在。
在現實的教學中,如果我們將兒童作為學習者,而不僅僅以西方“以課程為中心觀”抑欲“兒童中心論”作為一種理論基礎,那麼,我們將獲得更廣意義上的關於學習者的藝術教育觀。藝術教育究竟如何影響我們的兒童?我們究竟該給孩子什麼樣的藝術教育?以學習者為核心的兒童藝術教育觀也許可以提供一種思路。
一、了解兒童是藝術教學的基礎
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的大學生和研究生及在職進修教師在大學的教室裏,他們創作成人的藝術;在藝術史的課堂上,他們研習成人藝術家的成就。藝術教育課程的安排顯然並不重視與兒童直接相關的主題,也不探究兒童天賦的藝術創造力。專家們在規劃學校的藝術教育課程時,也沒有將兒童本身對藝術所具有的知識納入考量。一個從來沒有和孩子玩在一起的教師,實在很難成為一位稱職的藝術教師。
但是今天,很多幼兒園的教師並沒有經過藝術教育的專業培訓而在教習藝術,認為美術就是教給孩子們簡單的動手製作,學習繪畫簡單的圖形和實物。很多大學美術專業畢業的學生成為中小學教師後,不了解美術課程設計要遵循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不是僅僅把教科書上的知識傳遞給學生。在某種教學考核的情況下,教師精彩的教學計劃受到學校肯定,兒童自己的想法變得毫無價值,教師本身的靈感及教學過程取代了兒童的自主思考及學習過程,而成為藝術教師的工具。這樣的狀況在我們的身邊比比皆是。事實上,了解兒童應該成為美術教學的基礎。兒童的興趣、發明、想法,以及自己所經歷的藝術史,都應該是學校安排藝術課程的參考和依據,教師和兒童對於每一堂藝術課都有相同的貢獻。藝術教學需要認真地對待每一位充滿想像和經驗豐富的兒童,以保存他們所展現的藝術家氣息。
藝術教育的重要意義在於讓孩子快樂成長,對生活充滿好奇與想像,對他人有善良和關懷的心,在孩童時期從內在的喚醒,喚醒對世界、人性美的感悟。許多藝術教育並沒有啟動我們內心真正的對美的感覺,對外在世界、對大自然、對色彩、對形的感覺都沒有,而把我們隔離在另外一個地方,教我們一些所謂很重要的知識,可是知識並不代表情感,沒有啟發感覺的藝術教育是沒有生命力的。有的兒童教學很固化,不同材料的使用無可厚非,但是什麼材料都用,甚至沒有美感也在用。不是用特殊材料強烈表現奇特的感受,就是去創造出一些所謂奇特的東西。事實上,真正好的藝術教育課堂,應帶給孩子平實、樸素的美感,從心靈深處喚醒孩子充滿童真和智慧的心靈。那是一種可以呼吸的美,一種原始的感覺和豐富的生命力量。
二、教學藝術的藝術
事實上,營造良好的藝術教學氛圍,需要教師為孩子們積極地提供有意義的挑戰。讓他們將自己的經驗帶到學習領域當中,並鼓勵和要求他們具有激發自己思想的那種對可能性的反思和探索。簡單地説,作為教師,我們需要了解學生,幫助他們學會思考,引導他們在自己的藝術創作中與其生活、文化之間的特性和關係建立起一種連接和連續性。有時候,我們常常忽視學習者(兒童和青少年)的存在,使他們脫離了教育事業的核心。我們把孩子們看成了教育對象,而沒有把他們看成是一種共同事業中的參與者,包括年輕人與老年人之間、有經驗的人與沒有經驗的人之間的交流。如果忽視了學習者的需要,我們也可能會忽視藝術學習和通過藝術學習的重要性。
因為年輕人所建立的視覺描述不但使他們的自我感有意義,而且在他們的個人生活以及他們與他人共用的經驗之間建立起一種連續性。因此,如果忽視了學習者,我們可能就會也放棄了視覺形式上的意義的建立是做人的基本特徵,以及藝術本身是人類思想的反映這樣一種信仰。每個人理解事物的方式不同,技能的進步也因人而異,表現的成果自然會有差異。教育需要想到的是更長遠的計劃,而不是追求短視近利的立即成果,進而犧牲了最重要的啟發意義。以教育的角度來考量,學習態度的養成,比學習成果更重要。繪畫對兒童來説是感官的日記。與文字日記不同的是,感官是非線性的思考,跳躍性的思考。我們常常看到兒童將不相關的事物放在同一個畫面上,因為藝術的感官是非常複雜的系統,用文字很難形容。
學習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對於感官知能的成長都有助益,能夠幫助藝術成長的教育,必須建立在教師認知個體差異性的前提下。引導具象或抽象的表現模式,都不應是藝術啟發所賦予的絕對責任,藝術是自發性的個人經驗和內心感受的融合。要啟發孩子藝術與創意的心靈,師長必須對於他們的想法具有高度的包容性。研究創意數十年的心理學博士MihalyCsikszentmihaly發現,所有能夠開創新事業成功的人士,或是能夠影響世界的人物,通常不止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具有發現問題的能力。因為發現問題,便是創意的開始。而視覺藝術的才能中,“發現問題”的能力最重要。
創意是用新的角度來看待問題,舊的事物也可以展現新意。蘋果電腦一句最簡單的廣告文案:ThinkDifferent,其實是發明蘋果電腦的SteveWozniak親身實踐後的感想:工程師中的佼佼者根本就是藝術家,永遠追求盡善盡美,即使知道永遠沒有完美的一天,還是要去嘗試不同的創意和體驗。因此,所有美術課程的教學概念不能夠守成不變,需要建立學生創意的想法,訓練他們思考的彈性,才能讓他們適應未知的環境和變化的世界。我們曾經都是有創意的小孩,但在受教育的過程中,有多少這樣的特質被鼓勵或保存下來,就決定了一個成年人的創意有多少。藝術教育最禁忌的是學生沒有自己的想法,很多結果導向的藝術教學中,模倣和重復變成傷害創意的最嚴重的問題。如何避免,需要教師有正確的觀念,重視過程與經驗,這決定在教學的技巧。
作為藝術教師在課程上應具備怎樣的教學品質和教學技巧?首先,藝術教師要充滿生命力,不能消沉、枯萎,教學必須是善始善終的。教師有音樂性的特質,帶有藝術性地進入,她的聲音,講話,動作,使教學獲得生命力。其次,教學是完整的。比如教一株植物,要給予孩子完整的概念。造就出一種植物的泥土、養分、氣候、環境等等,不僅僅止於色彩、形狀、表現手法。這樣,孩子才會特別關注這個地球的生態整體和我們生存的週遭世界。當然,除了要關注孩子的個性化發展,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訴求外,老師必須具有權威。這個權威不是外在的威權(powerful),不是個人的權利。真正的權威來自在個人領域學術的透徹,人性的典範,道德的標桿,善美真的化身,孩子會因為崇拜這個老師而喜歡學習,接受這個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