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教育

藝術教育為美國經濟注入活力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3-17 08:59:26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在藝術教育與公共政策鬥爭的過程中,你可能會聽説過與之密切相關的這些資訊:更高的藝術學術成就、社會與公民的參與,甚至是獲得更好的工作。但是,藝術教育的經濟價值又如何呢?在這點上,連這個領域中最有説服力的專家都一直出於失語狀態,也沒有確切的數據支援。

去年12月,與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有著合作關係的美國經濟分析統計局,公佈了美國第一份對“藝術和文化産值賬戶”的初步估算。該賬戶是為了追查藝術和文化産業、商品和服務對國家經濟增長的最終衡量,以及藝術和文化産業與國內生産總值的關係。

當然,這些數據還在不停地變化當中,目前可用的數據是2011年的。

在這份估算中,“藝術教育”僅指高等美術院校、美術系與表演藝術系以及學術表演藝術中心。即使對象有限,調查結果仍然令人印象深刻:

●2011年,美國藝術教育的經濟總量(總收入及開支)是1040億美元。藝術教育産業因此佔據了美國藝術和文化商品的第二大份額,緊隨在廣告創意服務業之後。

●2011年,藝術教育為美國的國內生産總值貢獻了76億美元。

●2011年,美國藝術教育産業一共雇用了17900名工作者,他們的工資與薪金總額達到了59億美元。

●對於消費者來説,他們消費在藝術教育上的每1美元,都會在美國經濟的其他領域産生額外的56美分的效益。

這些數據對高等教育來説有幾個明顯的疏漏——並沒有包括設計學校、傳媒學校的媒體藝術系,或創意寫作課程等等。然而,這一系列的結果在近年來已經引起了藝術倡導者們的一致認同。這些參數都説明瞭藝術教育在勞動力這個渠道上,有著更大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

不僅是藝術愛好者有這樣的感覺。由商業、教育領導者和政策制定者組成的“21世紀關鍵能力聯盟”發現,例如舞蹈、戲劇、音樂和視覺藝術方面的教育,有助於向人們灌輸好奇心、創造力、想像力,以及評價能力,而這些被認為是一個優秀勞動者需要具備的幾個能力。此外,在全球擁有超過1500名CEO的IBM集團,在2010年的一份基於面對面訪談得出的報告中指出,在複雜性和顛覆性兼具的變革時代下,“創造力是最重要的領導能力”。

我們期望在今後,藝術教育能被普遍重視,成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此之前,藝術和文化産值賬戶可以提供幫助。藝術教育對美國經濟有著促進作用,這一經由美國政府認證統計而得出的結論,為藝術教育工作者、企業、政策制定者和一般公眾提供了一種可靠的、有價值的評估。

連結:

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http://arts.gov/),是美國聯邦政府管轄下的一個獨立的機構,由國會提案成立於1965年,致力於為優秀的藝術提供幫助和資金上的支援。

自成立以來,國家藝術基金會就擔負了全國藝術教育領路人的角色,負責制定並實施藝術教育相關規劃。國家藝術基金會努力使藝術教育成為核心教育的一部分,並盡可能增加學生在校外接觸藝術的機會。在具體做法上,國家藝術基金會一方面提供對藝術教育的直接撥款,還負責統籌協調聯邦和州、公共和私營領域對藝術教育的支援、贊助,同時對K-12階段(即中小學教育階段),以及終生教育階段的藝術教育展開科研。國家藝術基金會還推動實施一些具體項目,將藝術表演、展示與藝術教育相結合,以期培養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藝術觀眾和藝術資助人。

常規性年度撥款

國家藝術基金會的“針對兒童與青年的在藝術中學習”撥款類別,為符合標準的藝術教育項目提供直接撥款。這些項目須向學生提供可參與的學習環境,並具備合格的藝術家、藝術老師以及優秀的藝術作品,獲得撥款的項目,須符合國家或所在州的藝術教育標準。這是一個常規性的年度撥款活動。

藝術教育領導者項目

國家藝術基金會的教育領導者講習會,是一個將州一級的重要決策者召集到一起的活動項目。每次講習會都會集合起來自5個州的包括學校領導、立法者、決策者、教育工作者、職業藝術家、顧問、學者在內的專家小組,討論共同面臨的藝術教育方面的挑戰,並通過戰略規劃來推進各州的藝術教育。

全國藝術校友戰略項目(SNAAP),是首個全國性的在高中和大學階段接受過藝術訓練的畢業生的組織。這個以網路為依託的組織,收集、追蹤、發佈有關藝術校友的資訊,幫助藝術機構更好地了解學生如何在其工作中以及個人生活的不同方面運用藝術。SNAAP組織由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和范德堡大學共同管理。

今年2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宣佈,提名華裔女性Jane Chu(朱珍妮)擔任空缺了一年多的國家藝術基金會主席一職。如果通過,朱珍妮將接替于2012年11月退休的國家藝術基金會前主席、百老彙製片人羅科·蘭德斯曼。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