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星期六,天氣晴。雖然是週末,但是早上六點,東野聖魯準時起床、梳洗、吃飯,套上前一天晚上已經挑好的一身西服,打車前往國家博物館。
作為文物歷史愛好者,國家博物館對他來説一點兒都不陌生,不過這次他不是來參觀的,而是參加一年一度的志願者招募考試。走進考場,他先做了自我介紹:“大家好,我是東野聖魯,我在諾基亞通信做售前的銷售支援工作和介紹産品相關事宜。這份工作和志願者工作相比,既有高度的相關性也有差異性,相同之處就是都以講解和口述為主,我擅長與人溝通。差異性就是兩份工作一個是理工類,一個是文史類,志願者的服務工作更能激發我的興趣。我不求自己能成為文史類的專家,只想單純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
和東野聖魯一樣,在那個週六,共有300位經過篩選的報名者來到國博進行筆試和面試。鮮為人知的是,國博的志願者服務已走過12個年頭。
2002年3月6日,北京晚報刊登了國家博物館公開向社會招募志願者講解員的招聘啟事,這也是國內的博物館首次通過公共媒體向社會招募志願服務人員。此後,志願者講解服務如雨後春筍般在全國各地的博物館蓬勃發展。
在國博黨委書記、副館長黃振春看來,招募志願者參與博物館工作,既為志願者提供了實現自身社會文化價值的平臺,又是博物館開放性特徵的多元化表現,同時也拓展了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的途徑,改變了傳統的面對大眾的文化傳播方式,進行了“以小範圍受眾——志願者的專業化教育為第一階梯、以大範圍受眾——普通參觀者的普及型教育為第二階梯”的新模式的嘗試。
時至今日,國博志願者團隊承擔了50%的導覽工作,12年裏穩步發展的國家博物館志願者團隊不僅在服務數量和品質上贏得讚譽,同時也形成一套獨特的運作管理模式。身為國家博物館社會教育宣傳部主任,黃琛帶著自己的團隊從管理志願者到引導志願者成功實現“自管”。他更願意將志願者們比作孩子,“孩子剛出生時,我們用心呵護,除了愛,對孩子幾乎沒有任何約束。慢慢地,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會不斷開始規範其行為,以期孩子成才,無論教育方式如何,我們的初衷都是希望他們能夠立足社會,造福人民,能成為棟樑之才。”
目前,國博提供四類導覽服務,包括語音導覽、專職講解員導覽、志願者講解員導覽和手機自助導覽。專職講解員和志願者講解員每年要承擔3萬到4萬小時的講解工作,其中專職和志願者各完成約一半的導覽任務。
提及國博專職講解員的要求,黃琛用三個詞來形容:質樸、精準和廣博。
“講解員的風格一定要質樸,過於誇張的講解風格對國博並不合適。而‘精準’意在用詞準確,少用‘最’,少用形容詞,要多用可量化的數據進行描述。國博的展覽涵蓋的內容和知識面都非常廣,因此‘廣博’也是講解員的必要素養。在這點上,我們對專職講解員的要求肯定比對志願者的要求更高。”此外,專職講解員還要承擔撰寫部分講解詞的工作,從2011年到2013年底,共有42個展覽需要專職講解員講解,講解員導覽詞的中文撰寫量就有120萬字。
對於外籍觀眾來講,傳統的語音導覽仍然是最受歡迎的導覽方式,國博的每個展覽至少要求中英雙語的語音導覽,部分展覽還會安排4種甚至更多種的語言。
除了語音導覽之外,國博于2007年啟動了手機導覽項目,2009年正式向三個運營商申請了網路運營平臺,通過手機終端的方式來為觀眾提供服務。
當時,無論是人的理念、還是手機軟硬體的配置、技術的要求來説,啟動客戶端導覽都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也是全國博物館裏最早的,到目前為止也只有國博的手機導覽具有盈利模式。後來,國博又相繼開設了官方微網志、二維碼導覽、微信語音導覽等現代化的新媒體導覽方式。如果需要微信語音導覽,觀眾只需發送特定編號或展品名稱,就可獲得展品資訊和語音介紹,功能實用,使用方便。國家博物館還依託官方微信的豐富功能開通了“微網站”,觀眾可通過國家博物館官方微信,獲取參觀、展覽和各種活動資訊。未來,國博官方微信還將拓展語音導覽的數量,並實現票務預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