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教育

肌理·印痕——兒童版畫創作手法的解讀研究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1-20 09:38:58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兒童版畫的創作手法,由於選用的製版材料不同,顏料媒介與拓印用紙的不同,創作手法是靈活多樣的。因此,在實踐過程中可以根據兒童的喜好,以及創作的需要對版畫的具體表現手法進行多元化、多角度的解讀研究。

手法解讀之

“畫面”的質感,在選材中深化

不同類別的版畫,由於板材與拓印用紙、所用顏料媒介的不一樣,其所呈現的畫面質感那是完全不一樣的,每一材質所呈現的畫面質感都是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也許一片皺紙、一塊樹皮、幾根繩子或一些包裝袋,這些在平常人眼裏認為沒有用,甚至毫無美感的東西,在藝術家的眼中卻能發掘出美來,並將通過一種全新的方式使它們以另外一種賞心悅目的姿態呈現出來。

材料不僅是藝術表達的媒介,其所呈現的肌理更是藝術語言。由於版畫是通過製版,然後印刷完成,因而在板材的發現、選擇與印紙的利用上具有更大的可能。可以用於創作兒童版畫的材質異常豐富。這需要我們根據不同的創作主題與畫面需求,發現、挖掘、選擇與利用材料本身的語言言説力。

兒童版畫的製版活動中怎樣選擇和運用材料來表現語言對象,需要我們深化對材料的認識、甄別與選擇。正確地對待材料,大膽、理性地選擇材料,合理地運用材料, 取其各不相同的材質特點和所能産生出的各不相同肌理效果,運用這些生活的痕跡為版面藝術效果服務,使畫面更具有表現力、更豐富靈動。

製版是製版,印刷是印刷。兒童版畫的畫面效果最終是由印刷來決定的。印刷材料的選擇需要由印痕效果來決定。

當然,所用的材質與媒介並不是固定不變的。還是需要根據畫面的需求靈活甄選。比如油畫顏料等屬於軟性顏料,可以用來印雲霧、環境等比較柔和的灰調子;油墨則比較適合印主體、白、黑等表現強烈的硬調子;使印跡最大限度被融合渾然成一體,這樣才不會産生生硬、拼湊的感覺。

手法解讀之

“誠摯”的語言,在製版中表述

從草圖昇華到版畫與昇華到其他畫種,其過程與結果都迥然不同。版畫説到底是一種印痕藝術,而印痕是通過製版與拓印的間接過程産生的,不同的印痕來源於不同的製版、拓印技法與媒體,這是區別其他任何繪畫的關鍵所在。所以發揮版畫的語言特性必須在製版和拓印過程中下功夫,以表達屬於版畫語言特有的創造性。否則,即使能把畫稿複製得惟妙惟肖,不僅未與其他畫種拉開距離,而且也未與複製版畫區別開來。

唯有在製版與拓印中充分體現的創意,發掘和豐富版畫的語言,才是強化版畫特徵的重要環節。只有把握住屬於兒童自己的筆觸與刀味,才能創作出兒童版畫獨有的語言特質,才能在此過程中體現出既不同於刻工、印工,又有別於其他畫種的獨特創造性。這樣才能確立、創作出屬於兒童版畫自身的語言魅力,又塑造出屬於兒童版畫的畫面形式美感與視覺特徵。

手法解讀之

“歸納”的色彩,在拓印中完善

學習繪畫,必須要去思考色彩,色彩是構成畫面的關鍵。版畫有別於其他畫種,它即要求形的概括,又要求色彩的概括。版畫的版面色彩語言就是一種色彩歸納,印製時對版面色彩的運用其實就是對版面語言重新組合、劃分。通過不同顏色的運用促使肌理印痕、色塊的關係達到最理想的組合和構建,從而化平淡為神奇,轉粗俗為典雅。形成一定的色彩語言效應,造成有規律的節奏感,使畫面統一。

總之,版畫的色彩語言也能對人的生理、心理産生特定的刺激資訊,具有情感屬性。如:紅色調通常顯得熱烈奔放,活潑熱情,興奮振作;藍色調顯得寧謐、沉重、悒鬱、悲哀;綠色調顯得冷靜、平穩、清爽;白色調顯得純凈、潔白、素雅、哀怨;黃色顯得明亮、歡樂等。一切都需要在上色、拓印的過程中不斷實踐,不斷嘗試與推敲。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