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實驗在繼續——談中國當代實驗藝術教育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1-04 11:39:24 | 文章來源: 光明日報

回溯世界藝術史,藝術的創造歷來作為人類發展進步的重要徵兆。它像一面鏡子,反射人類社會的思想浪潮、社會變革、革命運動、民族戰爭等等。這些藝術的浪潮和運動,一方面成為社會激烈變革的重要信號和實驗性載體,承載著變革所帶出的深刻內涵;另一方面將其實驗性內涵回饋學院,學院本身成為藝術運動的前衛舞臺,自由獨立、個性開放成了學院教育的信條。

正是在這樣生動的背景下,藝術教育對於人的個性開啟的實驗性內涵,那種對著人的創造性來施教的實驗性備受重視,甚至成為當代學院教育的核心。與此同時,學院的一系列變革已經成為表現思想激浪、推進社會變革的實驗性藝術運動,從思想出新、媒體革命、體制批判、生態關注等多方面作用於社會。藝術教育的實驗性內涵通過緊密結合社會的實驗藝術被激發為推進社會變革的發動機和重要力量,催生出眾多對於藝術自身的突破和發展、對於社會的變革推進均有意義的開端性事件。這種直接催生社會變革的實驗藝術形態,我們稱之為“實驗的藝術教育”。

藝術教育本有的實驗性不斷催生實驗的藝術教育,實驗的藝術教育不斷地以其成果反哺藝術教育的實驗性,它們共同孕生了眾多的藝術開端。這種開端既是藝術教育和藝術史研究的重要記憶,又是今日藝術教育希望復興和重振的理想。

中國藝術教育的真正復興是在國立藝術院建成半個世紀之後,20世紀70年代末期“文革”結束。這種復興的重要標誌正是藝術教育實驗精神的噴發。從一種意識形態的緊箍咒中解放出來,正視藝術創作與教育的個性內涵,打開國門觀看世界,與西方現當代藝術的共時性照面等等,中國藝術教育在短短的十幾年中,從一種禁錮的狀態中一步步走出,走向世界性的交流和溝通。正是在這段時期,中國學院呈現出一面恢復正常秩序、一面又不斷突圍的歷史現象,歷史性全社會的改革開放與藝術教育的實驗內涵粘連在一起,形成史無前例的大變革時代的主旋律。

今天,二十多年過去,中國和世界上的藝術教育已經發生巨大變化。西方的藝術歷史和現狀對於中國的藝術教育已經不再陌生,互相之間的交流已進入同步的時期。當年的一代前衛闖將有很大部分功成名就,回返學院,成為中國藝術教育變革的骨幹。中國藝術教育一方面堅守學院發展的理性思路,重視藝術的時代變革的歷史性迴響,堅守中國和西方傳統藝術品類尤其是繪畫的傳承,並重視其在本土的活化與深化;另一方面積極拓展新思想的交流,營造新媒體和跨媒體的變革,鼓勵持續的實驗性活動,並將這種實驗性內涵播揚向社會和民間。無論是前者的傳承蘊新,還是後者的開拓創新,其開端性都離不開藝術教育的實驗性內涵。“實驗在繼續——中國美術學院實驗教育展”,就是今日學院教學實驗性的評估與展示的一例。從這個頗有點教學現場和文獻還原傾向的展覽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美院實驗教學的幾個特點: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