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藝術基金論壇:英國藝術類學校面臨困境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1-09 15:28:31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劉正花/編譯

在大英博物館舉行的有關藝術基金研討會上,藝術家邁克爾-克雷格-馬丁為英國藝術類學校的當前境況敲響警鐘。

據悉,11月7日,在倫敦大英博物館召開的“藝術無國界:英國在國際舞臺的走向?”研討會上,藝術家邁克爾-克雷格-馬丁聲稱英國藝術學院的榮耀地位即將喪失,儘管倫敦博物館和藝術市場減入“高潮”,但“藝術教育卻停滯不前”。

倫敦大學史密斯學院名譽教授表示,“倫敦大學的鼎盛期是在1990年以前,然而在今天,創新所依賴的財富成為主導因素。”很多來自中下層的藝術家及有可能被高達9,000英鎊的學費而拒之門外。

這場研討會組織方是藝術基金(Art Fund),並由Farrer &Co律師事務所贊助,委員會主席是《藝術新聞報》雜誌的創始人安娜-薩默-斯旋塞(Anna Somers Cocks)。她在論述中強調了倫敦蓬勃發展的文化區如何在私人贊助下度日,“假如倫敦不再富裕,那贊助將隨之枯竭,藝術將淪為另一番景象,或許面臨垂死邊緣”。

倫敦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館長保羅-多克(Ruddock)是研討會主講人,他概述了英國博物館在吸引慈善方面的強勢。但是,他緊接著強調道,目前英國組織機構仍然主要依靠政府支援,要想達到美國的捐贈標準,路漫漫其修遠兮。

他還談及一個微妙話題,即公共機構與藝術市場的關係,“美國的傳統是,策展人與經紀人、收藏家有密切合作。英國博物館需要在不損及統一性的前提下納入藝術交易。”

大型商業畫廊很難踐行公共機構的傳統角色。倫敦高古軒畫廊總監羅賓-沃森(Robin Vousden)説,“當前,商業畫廊的經營水準接近藝術館標準”。他在回應“擴張中的高古軒”(高古軒在全球有12家分館)時説,“我們不是狂妄自大地擴張,而是藝術家和市場的趨勢所致”。

其他發言人來自公共和私立機構,包括蘇富比拍賣行亞洲分佈的黃林詩韻(Patti Wong)、巴黎蓬皮杜中心總裁阿蘭-塞邦(Alain Seban),他們討論的主題是英國、歐洲機構如何回應逐漸升溫的亞洲藝術市場和博物館。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