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美術館教育職能缺失令人憂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0-23 10:05:41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觀眾稀少展覽門緊鎖

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來自上海的遊客徐小姐攥著一張《長沙地圖》找到了位於湖南省長沙市營盤東路69號的湖南省美術館。徐小姐進入館內不到5分鐘後,便走出了該館,臉上寫滿了無奈與失望的表情。

在許多人看來,湖南是沒有美術館的。儘管民營美術館在湖南各地正悄然興起,但是真正夠檔次、夠正規、夠滿足藝術家需求的美術館目前沒有一家。

來到營盤東路69號的前坪,唯一一個“湖南省畫院”的招牌令記者以為找錯了地方。記者了解到,湖南省美術館的確“藏”身於該地的2樓至3樓,但館內沒有任何陳列與展覽,只有幾間上著鎖的空展廳,人跡罕至。為了解情況,記者多次撥通湖南省美術館的辦公室電話,均無人接聽。並且該館在網路上也未曾建立門戶網站,與該館有關的新聞報道也很少。湖南省美術館在大眾的印象中可能是一個“謎”。

湖南省工藝美術館是一家公益性事業單位,收藏和展示省內外各類工藝美術精品,是湖南省頗具影響與規模的美術館。9月19日,記者來到了湖南省工藝美術館。沒有豪氣典雅的大門、沒有濃郁的藝術氣息、沒有觀眾……在車水馬龍的長沙市三一大道旁邊,湖南省工藝美術館顯得格外安靜。

湖南省工藝美術館位於湖南省工藝美術大廈的12樓至16樓。記者到達該館時,除了12樓辦公樓層與16樓湖南省工藝美術館購物中心開著門,13樓至15樓所有展廳的門一律緊鎖。“平時來參觀的觀眾很少。”湖南省工藝美術館副館長陳舫説。據他介紹,來參觀該館的人群主要為各藝術院校的學生,他們在老師的統一帶領下參觀學習,在新學期開學的期間參觀的學生比較多,其他時間觀眾較少。“我們館展廳所處的位置樓層太高,難以吸引觀眾。”陳舫無奈地説。

職能缺失經費是瓶頸

美術館除了展覽、典藏、研究等職能外,其公共藝術教育職能是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部分。縱觀國內的各大美術館,真正發揮了其藝術教育職能的美術館寥寥無幾。

據陳舫介紹,湖南省工藝美術研究所于2002年改制轉企,為了保留其挖掘工藝美術類遺産等社會職能,單獨掛牌成立了湖南省工藝美術館。雖然湖南省工藝美術館是湖南省城鎮集體工業聯社的直屬單位,但每年下撥的經費非常有限,正常運轉的經費主要靠湖南省工藝美術研究所提供。“相關部門對美術館扶持力度不夠,是導致美術館公共藝術教育職能缺失的直接原因。”陳舫告訴記者。

面對同樣的問題,長沙美術館的工作人員也非常苦惱。“美術作品展覽的商業價值不高,我們條件有限,所以在發揮美術館藝術教育職能這一塊有點‘力不從心’。”長沙美術館館長馮娟説。

記者調查發現,為了保證正常運轉的經費,湖南省各大美術館的主要精力幾乎都放在了商業運作上面,這直接導致了美術館沒有發揮其應有的藝術教育職能。

提高認知度是關鍵

美術館是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美術館一方面在積累國家文化財富、傳承展示優秀民族文化方面擔負著重大責任;另一方面也在社會公共文化服務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承載著文化建設大發展大繁榮的重任。

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易利森表示,美術館可以讓觀眾了解當地的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等,是一個城市、國家甚至民族的名片。“湖南省沒有一個正規、像樣的美術館讓我感到非常遺憾。”易教授感慨地説。他認為,美術館要發揮好公共藝術教育職能,首先要重視精品創作,鼓勵老中青畫家多創作精品,公共藝術教育職能的發揮才有保障。

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老師楊代習認為,提高觀眾對美術館的認知程度是美術館發揮好公共藝術教育職能的關鍵。曾求學于法國巴黎的他説,法國中小學生的美術課經常是在美術館進行的,學生從小就在藝術氛圍濃厚的美術館接受教育,耳濡目染,對學生興趣的養成以及美術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在國內,家長們卻更傾向於花錢將孩子送入藝術類培訓機構。“這正凸顯了我國美術館藝術教育職能發揮不到位的缺陷。”楊代習指出,家長對美術館職能的認識僅僅停留在展覽與典藏的層面。“相關部門要加大對美術館的扶持與宣傳,讓更多的觀眾走進和認識美術館。”

陳舫表示,美術館公共藝術教育職能的發揮光靠美術館自身的努力還不夠,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援與幫助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為了方便觀眾參觀,提高自身的知名度,目前湖南省工藝美術館正在設計將展廳挪至1樓、2樓,同時計劃設計與製作一些多媒體宣傳推廣材料以吸引觀眾。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