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歐美學術界等級制嚴格 博士生淪為學術奴隸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7-03 17:20:38 | 文章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報

32歲的文學及哲學博士弗朗西斯卡·巴爾迪的理想是當一名教師,但如今她是一名7個月大嬰兒的保姆。

【核心提示】學術界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這種制度本身默認了高級學者對初級學者的剝削;學術界又是一個以人際關係為基礎的圈子,墨守陳規和緘口不言逐漸成了年輕學者明哲保身的選擇。

據美國《高等教育內幕》報道,一名英國教授的年收入至少在7萬英鎊以上,而博士生兼職講師的收入僅為每小時十幾英鎊。英國大學和學院聯盟的調查顯示,英國目前約有7.7萬名這樣的臨時教員。可以説,他們已經成為學術教研的主體,但薪資及其他待遇卻和正式教職人員相差懸殊。

日前,英國大學和學院聯盟、全國學生聯盟聯合舉辦了題為“青年學者的出路”的會議,就博士生兼職講師所面臨的低收入、辦公條件差、失業率高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研討。6月14日,西印度群島大學講師丹尼爾·內林(Daniel Nehring)在英國智庫“社會科學空間”網站發表文章,進一步闡述了這一問題産生的原因。

英國兼職講師成為廉價勞動力

由於英國政府的教育撥款一再緊縮,各大學都在積極尋找節約成本的方法。為了節約成本,有潛質的博士生常被大學用做高級教授的廉價勞動力。在一些學校,無償授課或指導本科生畢業論文已經被納入博士生的培養計劃,成為他們完成學業的必要條件。

在“青年學者的出路”會議上,來自東倫敦大學、蘇塞克斯大學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等校的兼職講師紛紛表達了對收入和工作量不成正比、無辦公空間和工作保障等現狀的不滿,他們迫切希望能夠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學術金字塔底端的艱難選擇

內林表示,上述問題由來已久,並且不只局限在英國。在西方學術界,學者能否得到某個職位,能否晉陞,主要取決於他在學界的地位、名氣和人際關係。內林説,儘管樹敵眾多和默默無聞都可能葬送一個學者的前程,但後者要比前者更可怕。

由於現在教職空缺極少,博士生畢業後將面臨非常激烈的崗位競爭。為爭取優勢,他們必須儘快完成畢業論文,在有限的時間裏多發表文章、出書,積累教學經驗和人脈。由於他們尚處學術金字塔的最底端,所以不得不忍受低收入甚至無收入的不公平待遇,借簽訂臨時合同來抓住僅有的機會。

美國學術僱員聯盟對 1萬名兼職講師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80%的人已經在這個崗位工作3年以上,55%的人供職時間長達6年甚至更久。儘管約80%的兼職講師連最基本的健康保險都沒有,大多數人還是願意堅守在這個崗位上,因為他們將其視為通向長期聘用制的途徑。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是他們的妥協和忍耐將自己變成了教職人員中最脆弱的群體。

等級制度默認對初級學者的剝削

學術界有一個通病,那就是大家都不願談及自己的職業狀況。正如英國社會學協會會長約翰·布魯爾(John Brewer)所説,即使是專門研究職業危機的社會學家也不願評論博士生在學界的灰暗前景及他們惡劣的工作條件。

高等教育機構對抗議的壓制也是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內林指出,當前很多“民主國家”的公共生活已經不再以公眾的意願為導向,學術界也是如此。批判教育學創始人、美國教育學家亨利·吉魯(Henry Giroux)教授指出,正處於商業轉型時期的大學有著極強的品牌意識,它們對那些可能影響自己品牌聲譽的抗議活動非常敏感,因而會採取嚴厲的手段將其迅速鎮壓。此外,內林認為,學術界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這種制度本身默認了高級學者對初級學者的剝削;學術界又是一個以人際關係為基礎的圈子,墨守陳規和緘口不言逐漸成了年輕學者明哲保身的選擇。

由於這種風氣的存在,學界很多嚴重問題得不到應有的關注和有效解決:年輕學者的尷尬處境從來沒有成為英國社會學協會的年會議題,英國大學和學院聯盟組織的一系列減少大學內部失業率的抗議宣傳活動也收效甚微。

歐洲年輕學者前途堪憂

在德國,導師在年輕學者的職業生涯中起著決定性作用。他們會主動聯繫自己中意的學生,邀請他們申請某一職位。雖然空缺的職位還是會以廣告的形式在《時代週報》上發佈,但往往人選已經內定。這種招聘方式在德國學界已經成為一種傳統。

義大利學術系統的封閉性盡人皆知。很多人將大學教授稱為“貴族中的黑手黨”。求職者要想成功,必須在面試之前就贏得評審團中大多數人的支援。而通常來講,評審團成員的選定不是隨機的,而是為了確保某位求職者能夠勝出。因此,外國學者幾乎沒有機會進入義大利學術界。在這個國家,年輕學者的能力遠不如資金和人脈重要。

在英國,短期聘用制是阻礙年輕學者發展的主要障礙。反覆與同一所大學簽訂短期合同卻無法獲得固定職位的現象非常普遍。雖然從理論上講,年輕學者需要有卓越的研究成果和豐富的教學經驗才有資格應聘終身教職,但在實際操作中,人脈要比學術成果更加重要。師從一位聲名顯赫的導師能夠大大縮短初級學者積累有效人脈的時間,讓他們有機會在畢業後直接升為終身講師。但大多數學生沒有那麼幸運,他們還是要在學術界摸爬滾打很多年,才有可能為自己爭取到這樣的機會。另外,由於學界的職位空缺遠遠少於擁有合格資質的博士生數量,所以每年有很多學生在畢業後不得不轉向其他行業。

博士生無奈“自願為奴”

初級學者身處學術金字塔的最底端,他們缺少話語權,也不敢發出自己的聲音。內林認為,僅憑媒體對他們生存狀態的負面報道根本解救不了他們。博士生需要站出來,對學術界長期存在的不公平現象進行質疑和反抗。但這對他們來説是非常冒險的行為,甚至會葬送其前程。

用內林的話來説,在學術界,沉默是金,人脈是天,聲譽為上,試圖利用公眾不滿來改變自己處境的行為是極其危險的,而且成功幾率非常小。他認為,博士生被“奴役”的狀況很難得到改善,而且從某種程度上講,他們是“自願為奴”的。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