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美院畢業創作抄襲事件凸顯學院藝術教育不盡人意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6-18 10:34:10 | 文章來源: 99藝術網

(圖為美院抄襲作品對比圖)

6月,全國各大美院的畢業展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在揮別校園之前,這最後一次的集體演出對於美院學子的意義不言而喻。作為大學四年學習和思考的整體呈現,畢業創作既是學子們心血汗水的結晶,也是他們走上獨立藝術道路的第一步,如何走好這關鍵的第一步,深刻地影響著他們今後的發展。

然而,最近頻頻爆出的畢業作品抄襲事件卻讓這場華麗的謝幕顯得有些尷尬。據微網志爆料,中國美術學院08級多媒體網頁設計專業學生畢業創作涉嫌抄襲設計師李小陽視頻作品;華南師範大學08級學生畢業創作涉嫌抄襲日本久米田康治的作品《再見,絕望先生》;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系學生畢業創作涉嫌抄襲德國藝術家漢斯哈克的作品。幾例畢業創作中均出現明顯抄襲痕跡,讓人不禁嘆息:美院學子的未來竟是抄出來的麼?

其實抄襲對我們而言並非新鮮玩意,甚至可説是司空見慣。我國素來就是國際上有名的抄襲大國,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各種山寨産品,山寨産品缺乏品牌意識和産品創意,只憑一味模倣的做法令許多感到人不齒,但由於其投入低,見效快的特點,山寨産品以低價策略在國內大獲成功,山寨之風也因此愈演愈烈並迅速滲透了各行各業當中。此後,各種學術抄襲、創意抄襲的事件一發不可收拾,有些人和企業甚至將抄襲作為成功的不二法門,並喊出了 “我的複製可以成功”的口號。

在發展過程中,後進模倣先進不失為一種快捷有效的做法,但是,模倣不等於完全照搬照套,兩者間有本質區別。況且美院的畢業展應該是學子展示個人創意與想法的舞臺,抄襲的行為,不應該出現在這裡。那究竟是什麼扼殺了這本該最為天馬行空、最為肆意的自我表達?又是什麼讓他們鋌而走險,選擇這種自欺欺人的方式?99藝術網針對此次的畢業作品抄襲事件,進行了一次美院學生的問卷調查和隨機採訪,解讀抄襲事件發生的深層原因。

招生制度之觴

據調查結果顯示,有55%的學生在回答“為何選擇學習美術”時選擇了“升學更為容易”,僅有百分之32%的學生選擇“出於對美術的興趣”。

的確,在競爭激烈的高考環境下,“藝考”對文化課較低的要求,成為了許多人晉陞名校的唯一機會。加之藝考對專業的考察並不十分嚴苛,這直接導致了許多高一文化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在高二選擇學習美術,並進入培訓班進行速成練習,以此逃避高考的壓力。現在市面上盛行的美術高考班多為美院教師或美院學生所開設,他們並不在乎學生對藝術是否有興趣,而是直接灌輸給學生應試技法,讓學生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達到升學要求。

這種以投機為目的,重復、而高強度的訓練模式,仿佛背誦公式般的空洞、機械,加之其高額的收費,也在變相加大學員的心理壓力,多重因素共同導致了美術培訓無法激起學生對藝術的熱情。在這種模式下成長起來的學生,即使考入美院,多數只能落得身心俱疲,兩手空空的結局。加之,近年來各大美院紛紛建立新校區,擴大招生規模,更加劇了藝考投機分子的勢頭,這種過猶不及的做法實為藝考制度之濫觴。生源素質的下降直接導致了許多學生對待學業不認真,在畢業時自然也無法交出滿意的答卷。美院究竟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才,藝考把關是否應該更加嚴格,發人深省。

學院教育不盡如人意

優秀的教師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更是指引學生如何找尋自身藝術興趣的指路明燈。而據調查結果顯示,對於“授課老師的授課方式及內容”表示滿意的學生僅有26%,不滿意率則達到了45%;而對“學院課程設置”的問題中,表示“一般”的學生比例佔到了60.8%,“不滿意”的比例佔到17.3%,針對這種情況,記者對表示不滿意的學生進行了隨即採訪。

繪畫專業的學生唐某説:“有些老師在上專業課的時候,就只是早上來看一眼,下課之前來看一眼,請老師指點一下哪畫的不好,也只是簡單的三言兩語,感覺有的心不在焉。還有一些老師教的很認真,但是只是教技法,對於如何進行創作,如何激發靈感,則很少談及,這樣讓我在創作的時候非常迷茫。”

繪畫專業的學生雷某説:“學校設置的課程結構比較單一,儘是各種技法的訓練,對學生的文化構成則並不重視。有時候我在畫國畫和看古代作品的過程中,深刻的感覺到自身古文和金石學方面修養的不足,想要學習卻苦於無人指點。”

設計專業學生李某則更加言辭激烈地表示:“有些老師在外面開公司,對上課根本不在乎,有時候就派一些在讀的研究生給我們上課,有些地方連他們自己都弄不明白,怎麼來教我們?”

學生的質疑反映了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某些教師教學態度不認真,搞副業,有些教師則實踐能力不足,教學方法落後,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學院的教學品質。追溯這些問題的緣由,與教師的選拔制度不無關係。目前的美院教師的選拔基本是從學校到學校,有些資格老的教師不思進取,利用美院資源,在外面賺取外快。而許多年輕教師的知識結構則相對單一,思路不夠開闊,對藝術圈和藝術市場的動態也不十分關注。這樣容易導致閉門造車,刻板化、教條化的情況發生,再將這樣的的方式用到教學實踐之中,對學生所造成的不良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

面對當下越發多元化的社會需求,學院的管理也應該與時俱進,加強對教師團隊的監督,並吸納更多社會化、多元化的教師隊伍,形成優勢互補,進行教學競賽。讓教師重新將工作重點轉到教學當中。

在學科建設方面則應該拓寬學生的知識範圍,重視對學生哲學、文學、藝術史理論方面的基礎教育。針對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背景的學科,應適當增加中國傳統的金石學、國學的課程。針對以西方文化為主的學科,應該適當開設西方文化思潮、西方哲學史等課程。讓學生在知其然的同時,也能知其所以然,增強自主學習,自主創造的能力。而針對創作能力和實踐性強的學科,學校應該吸納更多社會人才,給予學生多元化的引導,這樣或許能培養更為適應市場需求也更有能力的學生。

抄襲事件能否縱容?

而在回答 “對畢業創造的抄襲事件如何看待”的話題時,學生所持的態度卻出現了出乎意料的區別。有52%的學生表示“理解,但不贊同”,48%的學生表示“不能理解”。學生態度的分歧,反映出在平時學習過程中,抄襲似乎並非那麼不可容忍。

表示理解的學生侯某説:“繪畫的學習原本就是從臨摹開始的,大學畢業只能是一個階段性學習的結束,有些學生有能力進行創作,有些還不具備這樣的能力。但是不完成畢業創作無法拿到畢業證,有些人只能鋌而走險,借用他人的圖式,對他人的作品進行二次加工。不過完全的抄襲未免也太過偷懶,不負責任了一些。”

同樣表示理解的學生王某認為:“國內的某些專業,比如設計、插畫、動畫等,原本起步就晚,發展遠落後於日本和歐美國家的同類專業,我們學習的許多範本也都來自那裏。現在讓我們原創,有點趕鴨子上架,原創的作品很多地方都做得很不夠,瑕疵太多,在這種情況下,借鑒國外的成功作品就成了一項重要的渠道,這樣雖然無奈,可畢竟不至於做的太差。那些完全照搬照套屬於少數,大部分還是在借鑒的基礎上有加入自己的創新。”

而表示不能理解的學生陳某則説:“既然是畢業創作,那就應該是自己的東西,哪怕是幼稚的、沒成型的,但起碼呈現的是自己的想法,這樣的創作也算是對大學生涯學習的一個回顧。如果畢業創作都抄襲他人的作品,那作品跟一具徒有其表沒有靈魂的空殼無異。而且抄襲作品一旦矇混過關並得到認可,那麼這將會是對原創者的極大打擊,長此以往,原創者會越來越少,而抄襲的人會越來越多,抄襲有百害而無一益,所以應該堅決杜絕這種做法。”

誠然,藝術創作不是空中樓閣,沒有臨摹作為基礎支撐,很難達到高點。但是臨摹者應該清楚,臨摹的作用是在描摹、製作的過程中了解前人作品中的靈感與精髓,體會前人的用心,進而讓自己的創作更好,達到自己的理想狀態,所以臨摹並不能成為抄襲的藉口。一個藝術工作者,如果只是從外在層面簡單模倣、照搬照套而沒有自己的藝術理念,那他創作出作品也只可能是低層次的“山寨”作品,這樣的作品,即使一時獲得名利,但終究不會有大的成就。

徐悲鴻曾説“治藝之大德,莫如誠,其大敵莫如巧”,藝術創作,尤其是原創歷來都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需要耗費創作者巨大的心力,經過不斷地探索才能有所成。也正因為原創的艱難和可貴,所以我們才更應該共同抵制抄襲這種惡劣的投機行為。面對著浮躁、紛繁的社會,如何保持一份真誠、執著,堅守心中凈土,從而拒絕所謂的“創作捷徑”不僅是對所有藝術工作者的共同考驗,也是每位有志於走上藝術道路的學子應該深刻思考藝術命題。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