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被指雞肋 師資難題成最大瓶頸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5-07 18:02:59 | 文章來源: 中國教育報

擠進大學課表並不容易

雖然對公共藝術教育的學分有明確規定,但很多高校表示,若將所有要求的課程都開足,可能3000個課時也裝不下。同時,課程內容是否科學,是否有足夠的藝術吸引力,也是公共藝術教育面臨的難題。

按照教育部的相關要求,每個學生在校學習期間,至少要在藝術限定性選修課程中選修1門並且通過考核。對於實行學分制的高等學校,每個學生至少要通過藝術限定性選修課程的學習取得2個學分,修滿規定學分的學生方可畢業。藝術限定性選修課程包括“藝術導論”、“音樂鑒賞”等。各高等學校可開設藝術任意性選修課程,如“交響音樂賞析”、“民間藝術賞析”等。

“從一般要求講,限選課和任選課開得越多越好,以便滿足廣大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但要開齊8門限選課,院校會花費很大精力。湖南的實際情況是,多數學校開出了五六門限選課,任選課相對豐富一些。最缺的是‘戲劇鑒賞’、‘戲曲鑒賞’這樣的課程。”劉大維表示。

2010年、2011年,湖南省教育廳曾分三批進行了面向全省本科院校的公共藝術課程教學工作檢查,檢查中發現的部分院校存在的問題,基本上就是目前國內相當部分高校開展公共藝術教育實踐中面臨的現實困境。

檢查組在公共藝術教育課程建設方面詳細列出了一些問題:有的學校教學機構不健全,缺少教學大綱、考試大綱、課程介紹;有的學校對教育部“限定性選修”課程的性質把握不準,課程名稱不規範,門類不齊全;有的高校對公共藝術課程的學科性、知識性、系統性存在著認識偏差,對考試的要求缺乏課程考核的基本內容和學科基礎知識,對教材的選用不夠慎重等。

某高校一位教務處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當前普通高校本科4年,大抵2600課時。其中專業課、“兩課”、必修課是學校要盡力保證的課程,其次才是選修課,包括限定性選修課和任意選修課。所以“公共藝術教育課程”基本排在第四選擇,遇到師資條件不好或外部環境不好的時候,公共藝術教育課程可能排在最後,成為一個只在教學大綱上“閃現”一下的擺設。他還算了一下,當前對於普通高校的各種具體要求很多,如果將所有要求的課程都開足,可能3000個課時也不一定裝得下。況且,如果都照做,大學生就會沒有自主學習的時間。

湖南理工學院教育處副處長劉理不這樣看,他認為如果能將實踐性課程統籌考慮,大學公共藝術教育應有的一席位置還是可以保證的。他分析,要看學校是不是將公共藝術教育納入人才培養體系。如果學校能科學合理地安排課程,會收穫意想不到的效果。

湖南理工學院教務處的統計表明,25門公共藝術教育課程,5年來平均日常到課率為95.68%,教師平均測評優秀率為93.67%,而全校所有課程測評總優秀率為89.16%,可見學生對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的喜愛。學院還曾對2005級、2006級非藝術類畢業生進行藝術素養狀況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對“藝術基礎理論應知應會”的了解掌握情況分別達82%、85%。

湖南第一師範學院也以課程設置作為突破口,獲得了公共藝術教育的好效果。該校教務處處長陳夢稀介紹,學校將公共藝術教育與師範教育有機結合,不僅開出了多門限定性選修課,並且結合學校實際開設多門任選課。例如,學院根據實際,開設了電視劇《恰同學少年》欣賞課,組織學生利用專門時間收看電視連續劇,邊看邊開展討論,學院將這個活動計算1個學分,納入學院教育教學整體考量之中。

然而,在課程設置和課堂教學上,高校面臨的困難還是明顯的。“藝術課教師教授的內容是深還是淺,離學生是遠還是近,是否考慮了城鄉學生的差異,是否體現了湖湘文化的地域性和關聯性,是否在增強藝術教學吸引力上下足功夫,這些都是我們做好公共藝術教育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命題。”陳擁賢表示。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