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大學生藝術展演期間,有一份名為《綜合性大學藝術素質教育現狀及對策調查研究》的報告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報告的作者對廣東8所綜合性高校的2000多名本科生進行了抽樣調查,結果顯示,70%的學生對藝術“較感興趣”和“非常感興趣”,但是80%的學生表示只有“一點點”的了解,甚至12%的學生表示完全不懂。同時,45%的受訪者表示在選修藝術類課程後“沒收穫”“不大”或者“説不清”。
“畫得像不像、唱得準不準仍是這些課程普遍的評價標準,這誤導了學生對藝術的認識,也傷害了他們的興趣。”鮑學軍認為,正是這種對美學教育的畸形認識,造成了目前中國青年一代藝術修養存在很大不足的原因。
美育的改革方向是培養真正會生活的人
近年來,教育部和不少省份都加大了對美育的重視力度,並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如浙江省在去年的30所高中試點基礎上,計劃從今年秋季開始,在全省高中全面施行課改方案,增加藝術等選修課,並將高中選修課程納入高考(微網志)招生改革的評價體系。
此外,教育部也正謀劃一個“素質教育提升工程”,將出臺一個包括德育、體育、藝術在內的一個所有的解決方案。計劃在今年啟動的省域藝術達標改革試點是其中最為核心的內容之一。該項改革措施要求以省為單位,對轄區內所有中學強制性規定每週開設藝術類課程的時間,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均等、公平地接受相應的美育教育。在升學體制中,也要體現和添加藝術教育和體育教育的成果評價。
“藝術教育對一個人的智力發展、人格健全、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乃至一個人一生的愉悅感、幸福感,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王登峰説。
有學者指出,美育課程“缺斤短兩”、被擠佔的狀況可以通過升學的指揮棒調整,一些省市也正在做嘗試。但也有人擔心,若課程機械化、同質化,過多地注重技能的傳授,而並非帶領學生認識藝術所傳達的美感、創造力,則可能給一個民族和一代人藝術水準的提高,帶來致命的打擊。
“美育改革的關鍵是教師隊伍的培養,學者所説的美育課呆板,實際反映的是教師的問題。所以接下去我們將著重研究教師如何能在美育教學中體現創造力。”鮑學軍説,未來美育課的內容和形式將有很大的改變,更加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浙江省教育廳廳長劉希平表示,辦面向所有學生的教育,使學生全面而個性發展的教育,讓每一名學生都能享受快樂和走向成功的教育,應成為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理想。“以藝術教育為代表的美育並非只是會唱歌、懂美術這麼簡單,它和德智體一起,是健全人格、提升個性修養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記者周竟、張樂、段菁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