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關於兒童美術教育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1-29 11:05:32 | 文章來源: 中國網濱海高新

兒童的教育從繪畫開始,可以讓他們從産生形象感受之初便逐步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他們的創造才能。繪畫對於兒童來説,是他們每個人進入社會以後都會對周圍生活逐步獲得感受而引起的主體反應。幼兒都具有繪畫的才能,他們在上幼兒園小班時開始的塗鴉———無形象地在紙上塗抹,雖是一團亂線,不具備形象感,但這是他們的心跡。如果教師們能順應他們的發展,隨著年齡的增長,加上正確引導,就會讓他們逐漸畫出形象來。如果教師們感到孩子的畫不入規,過早地讓他們使用臨摹的方法,就會導致幼小心靈的窒息。他們的創造性受到否定,就再也不敢發揮自己的獨創能力。我有一次在鄭州市綠東幼兒園與各班教師們商定:用30分鐘時間,讓各班小朋友們畫“我的媽媽”。30分鐘過後,教師們拿著表現各異的作品回來了。再看小朋友們的作品:有的表現我的媽媽個子真高,有的表現媽媽戴眼鏡,有的表現媽媽愛跳舞,有的畫擁抱我的媽媽,有的畫媽媽在睡覺,有的畫戴耳環的媽媽,有的畫媽媽常打我、我不喜歡她。我到別的幼兒園講課時,常用幻燈將這組作品向教師們展示。後來我將這些作品選登在《河南畫報》出版的《少兒畫苑》雜誌上,引起很大的轟動。從這裡可以看出繪畫不是技術問題,更重要的是表現作者的感受。幼小的兒童不用人教,都會用繪畫表現出他們自己內心的感受。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阿爾海姆説:“繪畫技術是不能傳授的。是畫家個人從體驗中得來的。”如果技術不為表達內容所用,那就不能稱為繪畫技術。一個畫家只重視技法,而忽視了繪畫最根本的東西—生活感受,將畫不出感人作品。

兒童能從自我感受和體驗中作出形象表現,這是種本能。教師應當順應他們的天性,鼓勵他們畫自己對生活的感受。教師可用語言提醒他們改進畫中的不足,切不可用臨摹方法教學,更不可用簡筆畫讓兒童臨摹。我們不能像豐子愷先生在畫中説的那樣,用固定的模式塑造個個相同的個體。我們要讓兒童自由發揮,創作出許多內容和形式不同的好畫。

我們應該按兒童心理的客觀規律和肌體發育條件,在兒童的不同年齡段,用觀察的方法,引導他們對物象的逐步深入認識。繪畫是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問題,而不是繪畫技術問題。只有認識的不斷提高,才會有較正確的反應。我們教孩子們畫畫,其目的並非要求他們將來長大了都能當畫家;而是通過繪畫學習,來提高他們的創新意識。因為孩子們的每一次繪畫,都是一次創造。在不斷的創造活動中,他們會不自覺地提高思想守恒性,逐步變為一種遵循行為;他們長大了不論做畫家,當醫生,還是成將軍、科學家、文學家等,都能以創新精神為人們創造不同的財富。藝術教育是對全體兒童的,是一種通才教育,而不是繪畫的專業訓練,也因此在我國的中小學、幼兒園裏被定為必修課。美術教育先進的日本認為,教育重在藝術教育,藝術教育重在基礎教育。有一位日本教育界的朋友石田朝美先生,在給我的一封信中説:“二戰以後,我們日本窮得要飯,生活貧困到了極端。後來我國就從美術教育入手,培養孩子們的創新意識,多年後大見成效。我們地少人多,糧食不夠吃,就用先進的科學創造物到各國換糧食,現在生活得比較富裕。”

兒童們繪畫要不要技術?要!如果不教繪畫技術,美術何為“美術”,還要我們美術教師做啥?但繪畫技術的教學,不能是填鴨式的灌輸,應當為學生的表現所需,不斷為學生發展提供需求、及時給以引導。如教兒童學習國畫,不要規定內容,更不要用傳統的山水、花鳥、人物等程式施教,只要教給孩子們如何執筆,如何分出筆跡的粗細不同線和墨的濃淡的知識和技能就可以了。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以臨摹方法讓兒童畫各種畫中固有的物象;要放手讓兒童自己選擇畫的對象,根據情感馳騁。我感到,培養孩子們的一種大膽性格要比僅僅教授繪畫的技能重要得多。因為,兒童的繪畫是一種獨立性格的塑造,而繪畫技術會束縛兒童的隨意性。

但是,兒童的繪畫也不能永遠停留在塗鴉階段,小學五年級學生在對大樹寫生時,因為不懂線的描法,畫不出樹的枝葉變化和樹榦的扭動穿插,就需要教給他們一些線描的本領,讓他們看一些成人繪畫作品。教師還要在平時多給學生們上些美術作品欣賞課,以便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美術課並非僅是用手繪畫的內容,美術史、美術知識、畫家故事、美術理論、創作法則等都是其中重要內容,這些對他們學習其他課程都有相互滲透作用。

中學裏的美術課一是繪畫作品的理解能力的培養,二是表達能力的提高。用先進的科學方法,如透視學、色彩學、簡易人體解剖,教給他們用視覺正確認識事物的能力;用美術史(中國和外國的)以及各類畫種的區別等,使他們具有較高的審美能力、豐富的美術知識和形象表達本領。

最後我要説的是,對兒童的美術教育重在引導和啟發。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