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中國當代繪畫敘事視角的演進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1-02 17:23:36 | 文章來源: 段君的藝術空間

新生代對觀念的厭倦是眾所週知的,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王華祥的觀點及其作品。王華祥在1990年、1991年以中央美術學院青年教師為模特創作了一批木刻肖像,畫面的記錄性較強,畫家本人的情緒或主觀感受並不多,畫面也沒有什麼深刻的哲思,更沒有什麼道德的寓意,畫家只是想展示世界的某一個局部。由於畫家要描繪的並不是精神世界,所以畫中人物沒有必要必須具有完整或典型的特徵,其表情或動作大多是自發的或者是下意識的。比如王華祥《青年教師》中的人物以手摳腳的行為完全是無意識的,該動作沒有任何目的,也沒有任何象徵的意思。尹吉男歸納説:“新生代藝術家或近距離藝術傾嚮往往不喜歡明確表態,把各自的人生態度藏在生活表像的背後,從作品中緩緩滲透出。新生代多不喜歡發表正式宣言是容易理解的。往往對大觀念的藝術理論缺乏興趣,而是以創作實踐去代替宏大的理論體系的自我構築。”現在的藝術界,如果對某件事情或某種現象不進行明確的表態的話,很容易被看成是犬儒,但當時新生代藝術模棱兩可的態度是有情可原的。

王華祥《青年教師》,木刻版畫,104.5×53.5cm,1990年


儘管有情可原,新生代藝術過於冷漠的局限性仍然是致命的,很快中國當代繪畫就感受到“外視角”的束縛,開始發展更為多樣的敘事視角。籠統而言,新生代藝術直至今日,中國當代繪畫的敘事逐漸步入“複合視角”的歷史時期,即任何一種敘事視角都不再成為中心,以前的後視角、內視角、外視角等敘事角度統統融入中國當代繪畫,部分繪畫甚至在一件作品中同時使用多種視角,比如李松松2006年的繪畫《長眠就是幸福》,採取的視角已經不能單一地斷定,它屬於後視角、還是內視角,或者是外視角?此件作品是多種視角的複合,畫面分為數塊局部,局部與局部之間的關係混雜,下面局部的人物胳膊也許並不屬於上面的人物,右面局部的手可能也不屬於左邊的人物,畫家本人根本不在乎這條胳膊或這只手是屬於畫面中哪位人物的,圖像原來的秩序或從屬關係被完全打亂了。複合視角的方式能夠幫助畫家為觀察圖像的看客提供更多的角度,以便更多重地認識圖像,最終揭示圖像的本質。

李松松《長眠就是幸福》,布面油畫,320×680cm,2006年


可惜的是,由於目前在繪畫中採用複合視角的藝術家並不是太多,大多數藝術家還沒有覺察到複合視角的功能,所以複合視角對中國當代繪畫原本該起到的推進作用尚未完全發揮出來。依我所見,複合視角可以在兩個方面有所作為:一,自覺地同時描述多個故事,或者從多方面同時描述同一個故事。在現實中,多起事件可以同時發生,但在文學類敘事中,事件只能逐一被講述——畢竟文學敘事無法逃脫線性時間的限制。在圖像類敘事中,事件則可以同時被講述,它不受線性時間的約束,其最大的好處在於它可以提高畫家對敘事的掌控能力,使作品的敘事更為圓潤、講究、完備,有利於觀眾——包括畫家自己,從多重側面和多個角度觀看、製造並研究圖像。二,複合敘事可以為中國當代繪畫的詞語更新提供機遇。比如,李松松繪畫時刻意強調一塊局部接著一塊局部進行繪製,這會使繪畫的詞語發生變異,程式、方法上的變革能引發繪畫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

相對於單一的敘事視角,複合視角無疑走得更遠,它能夠彌補單一敘事視角的先天不足。英國畫家雷諾茲(Joshua Reynolds)曾坦承:畫家“能表達的內容是有限的,也只能呈現瞬間的場景。他不能像詩人或史學家那樣,在詳細陳述英雄或聖徒的特徵的同時也可以説明聖徒是畸形或英雄是瘸子”,複合視角卻可以在詳細陳述英雄或聖徒的特徵的同時,也説明聖徒是畸形或英雄是瘸子。但這並不是説後視角、內視角、外視角等單一視角就屬於陳舊的敘事。實際上單一視角如果採用得當,並在更高的層次深化更新,仍然能夠達到高度。

敘事本來是古典藝術或學院繪畫的金科玉律:繪畫必須以重大的或崇高的事件為題材,主題應該具有普遍意義,最好是英雄行為或英雄受難的著名事件。其缺陷在於,作品的價值完全由作品所描繪的題材所決定。1770年,雷諾茲在英國皇家美術學院頒獎儀式上對學生們説:“有些畫家往往描繪下層人物,以粗俗的觀念精確地表達各種情感,就像我們在賀加斯(Hogarth)的畫中看到的,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們的天賦被拘泥在低級、狹隘的主題上,我們能給予的讚賞也像他們畫的對象一樣,是有限的。”從雷諾茲的觀點中可看出,在學院繪畫裏,繪畫的對象決定藝術的高下,至於畫家是如何描繪對象的,則無關緊要。

現代藝術為了強調繪畫中美學元素的獨立性,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它堅決抵制繪畫的敘事性和文學性,反對在藝術中講故事。當代藝術試圖恢復敘事的傳統,但它決定把敘事發展到新的階段,即不再只是講故事,而是更加重視怎樣講故事,如何講故事。作品的價值不再僅由故事本身所決定,講故事的視角、方法、技術等也成為決定作品價值的重要因素,這就意味著畫家在敘事過程中的創造性將得到充分的尊重。

通過對當代繪畫視角演變的研究可以發現,當代繪畫的敘事性與古典藝術的敘事性最大的區別是:故事不等於敘事。古典敘事認為:任何人都不能在生活于故事之中的同時又講述故事,也就是説,不能把自己正在經歷的事情當作故事來講,敘事只能發生在故事發生之後,故事有嚴格的時間序列限制。但當代繪畫則不存在時間序列方面的限制,敘事不必只能發生在故事發生之後,敘事與故事是交織在一起的。當代繪畫主張敘事是一種話語,是某人講述故事的事件,它更加強調藝術家的主體性而非被動的記敘,但又不完全是虛構的産物,因為當代繪畫的敘事並沒有脫離故事。可以説,沒有故事的敘事是缺乏敘述性的,只不過當代繪畫的敘事更重視的是敘事與故事之間的關係,因為從中可以發現許多曾經被掩蓋的事實。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