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文化再造”與“傳統兜售”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9-29 09:55:31 | 文章來源: 《東方藝術·大家》

龐薰琹-地之子(初稿)水彩

劉海粟-巴黎聖心院-布面油畫

藝術“海龜”的本土再造

今天,“海龜”一詞在多數中國人頭腦中兌換出的第一印象,可能並不是那種身負重甲的海洋爬行動物,而已變成一種對於留學後歸國人員的習慣性昵稱。對於以中文作為母語的我們來説,從“海歸”到“海龜”的簡單諧音聯想並不需要任何縝密的邏輯思考過程,便可以在不同的內心中引發出彼此會意的莞爾一笑;但當我們試圖向一個“老外”解釋“海龜”與“海歸”之間的意義轉換關係時,脫離開中文語意框架後的無力感必然會被一段稍顯臃腫的嚴肅解釋所取代,這種被延長的追根溯源可能會導致兩詞間原始詼諧意味的喪失貽盡,不同文化理念間的錯位搭界也可能會引發出南轅北轍的意義聯想;但同時這種帶有“誤讀”性質的文化碰撞卻又可能在其他的語言系統內引發出一種全新的意義創造。而在文化轉譯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意義缺失,與其在融入其他文化時所必然要經歷的本土化洗禮,也構成了一把無法被確切把握的雙刃劍,所有的“文化海龜”們都在努力地尋找著一條能夠行走于刀鋒之上的危險路線:一方面要吸收來自其他文化系統中的先進概念,另一方面又要時刻警惕著“文化殖民”的陰影對於本土文化立場的徹底清洗。而如何將留洋所學的知識有效地納入到本土化的生存體驗之中,也成為眾多的“藝術海龜們”長久以來一直在自問自答的核心問題。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