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營造兒童劇更廣闊的生存發展環境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9-06 11:30:59 | 文章來源: 中國藝術報

隨著文化産業的推進和兒童戲劇市場的不斷繁榮發展,專家們表示,縱觀市場,兒童劇已不僅僅局限在兒童劇院,部分話劇團、歌舞團、京劇團等演出團體也在排演兒童劇,而且體裁豐富,涉及動漫劇、人偶劇等多種表現形式。與此同時,各種演出公司、社會團體也開始把發展方向轉向了兒童劇。民營劇團的迅速崛起也給正在探索中不斷前進的中國兒童戲劇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隨之而來的是,近幾年,兒童劇市場涌現出了中國兒藝的《十二個月》《小蝌蚪找媽媽》、濟南兒藝的《寶貝兒》、上海福利會兒童劇院的《挑戰三對三》、蘇州滑稽劇團的《一二三齊步走》、武漢兒藝的《古丟丟》等等很多優秀的兒童劇,劇目內容豐富多彩,很多小朋友都能在兒童劇裏面看到自己的影子。

然而由於地域條件、思想理論等客觀和人為因素,中國兒童戲劇市場呈不均衡的發展現狀。周予援指出,無論是東部城市裏的孩子,還是中西部貧困家庭的孩子,都有觀看兒童劇的需求,中西部地區兒童戲劇市場還處在有待開發的階段。面對中國東西部發展不平衡的市場,越來越多的兒童戲劇工作者不斷在兒童戲劇的公益性演出和商業化演出之間進行探索,希望能夠走出一條合理的兒童戲劇發展的經營之路。

此外,民營資本的注入及各種演出經紀公司的商業操控使兒童劇演出市場異常地活躍也異常地混亂。藝術不能市場化,並不是説藝術不需要市場,特別是兒童戲劇藝術,沒有兒童觀眾,沒有教育性、感染性,就完全無法得到施展。“中國兒童戲劇人應該要找尋一些兒童戲劇的本質和本身——我們將給孩子什麼?這個是我們要思考的”。中國劇協《劇本月刊》主編、戲劇評論家王育生表示。

“兒童劇是演給孩子看的,是為了讓孩子笑的,但是不是就不能有教育意義?”國家話劇院資深導演張奇虹談到兒童劇的創作問題感觸良多。她介紹説自己曾經聽説有一部兒童劇票賣得很好,小朋友看了之後笑了,也蹦了,這樣的結果令她非常痛心,因為這部劇整個舞臺上全是各種各樣的動物,內容則是評比誰家的寵物狗打扮得最好看、誰家的寵物狗的品種最高級。她認為,無論是成人劇還是兒童劇,大寫的人都應該是舞臺的中心。但是在當前的兒童劇舞臺上,經常是出現的人物少,動物多,這樣就使我們的孩子脫離了現實生活。在張奇虹導演執導的大型神話舞臺連續劇《西遊記》裏面,有一條貫穿始終的主題思想:人要有信仰和追求。張奇虹表示,在《西遊記》第二部中,唐僧由於誤解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把孫悟空趕走的那場戲,孩子們看完之後都哭了,很多小朋友會追問為什麼要把孫悟空趕走?“我們在努力寫這樣一些震撼幼小兒童心靈以及大人心靈的東西,我希望能夠有這樣的戲,能夠起到一種啟發幼小心靈思考‘為什麼’,而不是看完笑完就結束了。”張奇虹説。

改變思路,從體制改革中看到希望與活力是周予援對中國兒藝以及各院團的希望。他表示,各院團轉企改制以後,創作和演出這兩個命脈都不能丟,不管是姓“事”姓“企”,都應該培育兒童劇的市場,而且要營造更為廣闊的兒童劇成長的經濟生態環境。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