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話劇在義大利覓知音

時間:2011-07-26 15:38:12 | 來源:《中國文化報》

演出>

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對中國話劇的研究在義大利是一片未開墾的處女地。不過近年來,已有一些義大利的文教機構和漢學家開始關注這一方面,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中國話劇在異國他鄉漸漸開始找到知音。

那不勒斯曾是歐洲歷史上最重要、最繁華的城市之一。1724年,義大利傳教士馬國賢從中國帶回了4名學生,隨後在那不勒斯創建了中國學院,致力於培養未來的中國神父。他絕對不會想到,幾百年後,由中國學院發展而來的那不勒斯國立東方大學成了歐洲最悠久的漢學研究機構之一,每年有三四百名義大利年輕人懷著對中國文化的好奇心,在這裡踏上學習中文的道路。他也絕不會想到,自己的後代弟子們在那不勒斯耕耘著一塊中國話劇的試驗田。

世界上許多大學都將排演戲劇作為語言教學的重要手段,在那不勒斯國立東方大學裏就活躍著一個中國話劇工作坊。在瑪麗婭·克裏斯蒂娜·比紹達教授的指導下,每年都有許多學習中文和熱愛中國文化的義大利學生選擇中國話劇作為畢業論文的研究方向。他們常常挑選某個話劇劇本翻譯成義大利文,然後結合國內外的劇評做出進一步的分析。經過長期的積累,至今已有60多個劇本被翻譯成義大利文並即將彙編出版,這將使義大利讀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話劇的不同流派和發展情況。

工作坊的負責人洛倫佐·蒙達尼尼從小對中國懷有深厚的感情,早在上世紀80年代,他曾隨家人來到北京,親眼目睹了中國的改革開放。他把西方的導演技巧精湛地融入到中國當代話劇中,以西方人的角度詮釋東方話劇,每次演出都給人以驚喜,在當地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通過參與中國話劇工作坊的活動,愛好中國話劇的義大利學生也越來越多,甚至讓一些生活在這裡的華僑感到意外。

在一部話劇的排演過程中,一般有20名到25名學生參加,義大利學生在這裡不是學習如何成為專業演員,而是學習中國戲劇藝術的基礎知識,包括呼吸、發聲、形體等。參演的義大利學生們通過演出加深了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他們的中文水準也更上一層樓。而為了保證演員的中文發音準確,東方大學的中文老師也進行了大量的正音工作。

在話劇劇本的選取上,工作坊主要選擇一些中國實驗戲劇作品,因為這些劇本中含有西方文化的元素,更易於西方觀眾接受。另一個問題就是對劇本的改編。大部分義大利觀眾不了解中國的現狀,他們的口味與中國觀眾不同,戲劇理念更是相距甚遠,因此,讓他們理解劇中臺詞並非易事。工作坊在不改變原作原意的情況下,改編一些話劇劇本,如:在與義大利國情相似的地方,導演會加入義大利的背景音樂,演員交叉使用漢語和義大利語兩種語言。《壞話一條街》便保留了一些中文的童謠、歇後語,另一些則以含義相同的義大利俗語表達,演出中還有意摻入那不勒斯方言、俚語,義大利觀眾從北京的衚同中找到了與那不勒斯小巷相似的地方。

那不勒斯是義大利外國移民聚居的主要地區之一,中國移民如何融入義大利社會始終是當地面臨的問題之一。工作坊上演的中國話劇無疑是跨越文化差異的一種有效手段。在前來看戲的觀眾中,不僅有義大利人,還有許多當地華僑。演出前,觀眾們會得到一個小冊子,上面介紹劇作家、劇情以及與劇情相關的背景資料。演出中,當演員們説中文臺詞時,舞臺深處的大螢幕上同步進行義大利語翻譯,方便不懂中文的義大利觀眾理解劇情。

2011年是義大利中國文化年,眾多文化交流項目使義大利民眾親身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目前,中國話劇工作坊不僅在學界頗有名氣,而且在義大利國內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在這片異國的土地上,當一群金髮碧眼的話劇愛好者以他們的執著演繹著中國當代的話劇作品,當這些年輕人用中文大聲朗誦著“陽光穿過你,卻改變了自己的方向”時,我們是不是也被深深地感動了?(李 瑩)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