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演出

伊芙琳·格蘭妮攜手上海民族樂團亮相夏季音樂節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7-10 09:25:00 | 文章來源: 東方網

7月8日晚,蘇格蘭傳奇打擊樂演奏家伊芙琳·格蘭妮與上海民族樂團跨界聯手,在上海夏季音樂節浦東會場的夜空下,幻構了一場充滿原始氣息的感官體驗。

如果光看舞臺上的表現,你很難想像,站在眼前的這位打擊樂演奏家,從12歲起就已經完全失聰。在一個沒有聲音的世界裏,音樂堅強地保持著生命力。

用身體感受聲波振動

命運總是開著某種玩笑,一位聽不到外界任何聲音的孩子,日後,卻成了用韻律和節奏征服舞臺的打擊樂大師,伊芙琳·格蘭妮的傳奇,讓人側目。

失聰後的格蘭妮,是如何學習樂器的?有説法稱,她是從老師那裏學會了通過感覺聲波振動來學習演奏。眾所週知,打擊樂器包括眾多能夠表現豐富旋律的不同類型的樂器,如果不能聽見聲音,只能通過振動去觸摸與感覺聲音,那麼要表現出旋律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格蘭妮證明了這種難以置信的事絕非不可能,她借助感覺聲音的振動來“聽”音樂。為了區分高音和低音之間微弱的振動差別,她不得不以身體的不同部位來感受不同的聲音頻率,演奏時,常常見到格蘭妮習慣性地脫下鞋子,為的就是感覺樂器的震動。

在老師的鼓勵下,格蘭妮很快掌握了幾乎所有的打擊樂器,大鼓、小鼓、木琴、風琴都得心應手,身體成了她耳朵的延伸,但無疑,只有對音樂全身心的熱愛,才能支撐失聰的格蘭妮朝著目標一路走去。

她以優異的成績從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畢業,畢業後在專業上的成就令人難以置信:每年在全球巡演上百場,完美融合了視覺藝術與現代音樂,與多位藝術家進行同臺演出,並在不斷挑戰中,逐漸形成了她獨特全新的表演形式;2007年,格蘭妮被授予了大英帝國女爵士勳章,2012年她參與合作策劃了文化奧運;她曾兩次獲得格萊美獎,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提名;全球眾多傑出的打擊樂獨奏新作中,有170部作品是由格蘭妮擔任首席演奏,她是音樂史上首位全職打擊樂獨奏家;同時她還是位作曲家,為電視劇、電影創作過許多精彩的配樂。

光腳上臺,力壓全場

一頭銀色長髮,個子瘦小的伊芙琳·格蘭妮站上舞臺,立即顯現出如“白髮魔女”般非凡的能量:清脆的一聲指鈸聲扣開了作品《薩滿》神秘世界的大門,整個樂隊營造出各種空靈清澈的音色,伴隨著由遠及近的人聲,打擊樂獨奏正式進入到樂章中……記者注意到,和慣常一樣,格蘭妮昨晚還是選擇了赤腳登臺,相比一般打擊樂手,她在演奏樂器時手臂動作振幅更大,速度和力度也更快更強,一人操控馬林巴、爵士鼓、大鼓、鐵琴等多件打擊樂器,遊刃有餘,與身後民樂營造的神秘幻境,相當“合拍”,若不是事先知曉,台下觀眾壓根看不出眼前這位獨奏家是失聰者。

這部為打擊樂獨奏與交響樂隊而作的《薩滿》,是作曲家何啟榮為格蘭妮度身定制的。何啟榮説:“薩滿用超自然的力量修補人類的靈魂,繼而醫治人類的肉體。伊芙琳·格蘭妮的每一場演出都能給予觀眾精神上的滋養。對我來説,格蘭妮就是當代的薩滿,這也是我寫作這部作品的原因。”

演出現場,除了詮釋擁有超能力的“薩滿”,在第二樂章“幻想曲”中,格蘭妮以馬林巴為主融入顫音琴及音束等樂器的悅動音色交替,勾起了台下觀眾的無限想像。在最後的“火舞”中,她又以一段純鼓段的激烈演奏,令人叫絕,其中運用了大軍鼓、通通鼓、邦加鼓、康加鼓、排鼓等大量鼓類的組合演奏形式以展現原始、狂野的極度興奮狀態,整曲以樂隊契合鼓點節奏律動的齊奏收尾,達到徹底的內心釋放。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