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演出

瓦格納封筆之作《帕西法爾》壓軸國際音樂節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0-24 10:02:53 | 文章來源: 北京晨報

《帕西法爾》壓軸國際音樂節
《帕西法爾》壓軸國際音樂節

《帕西法爾》
《帕西法爾》

《帕西法爾》
《帕西法爾》

在瓦格納誕辰200週年之際將其封筆之作《帕西法爾》首度搬上中國舞臺無疑是第十六屆北京國際音樂節最大的亮點。瓦格納歷時25年之久才完成這部歌劇的創作,薩爾茨堡復活節音樂節版本從萌芽到上演也經歷了六個春秋。此次北京國際音樂節將攜手薩爾茨堡復活節音樂節、德累斯頓國家歌劇院以及馬德里皇家歌劇院,以宏大的陣容將這部鴻篇巨製作為本屆北京國際音樂節的閉幕演出,呈現在中國觀眾面前。在中國愛樂樂團排練廳,已經排練過幾天的庫恩老先生對中國愛樂樂團的表現讚不絕口,“《帕西法爾》很難,對歐洲的一流樂團同樣很難。但我來了以後發現,所有的難點都已經被攻克,中國音樂家們對音樂的渴望和熱情非常感動我。”

■最頂尖陣容瓦格納專家齊聚一堂

1882年7月26日,瓦格納封筆之作《帕西法爾》在拜羅伊特慶典劇院進行了首演。131年後,聖杯騎士由北京國際音樂節首次帶入中國,10月29日、31日將迎來里程碑式首演,能夠將這部長達4小時30分鐘的恢弘巨作首次搬上中國舞臺堪稱是北京國際音樂節對瓦格納誕辰200週年的誠摯獻禮,也無疑將為中國歌劇舞臺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來自德國、捷克、保加利亞、奧地利、匈牙利、英國、瑞士、日本、南韓、西班牙、義大利、中國等14個國家的242名演員組成的頂尖演出陣容,讓《帕西法爾》中國首演備受矚目。

為了讓樂迷聆聽最正宗的瓦格納歌劇音樂,北京國際音樂節邀請了享譽歐洲歌劇界的奧地利指揮大師古斯塔夫·庫恩。庫恩是卡拉揚的得意門生,1989年卡拉揚去世時,正是他代替老師指揮了當年的薩爾茨堡復活節音樂節。同時,庫恩本人也是瓦格納專家,在奧地利蒂洛爾有自己的瓦格納音樂節,而且《帕西法爾》的總譜他甚至可以倒背如流。指揮《帕西法爾》的中國首演,庫恩無疑是非常合適的人選。

此次應邀擔任主演的幾位歌唱家均為活躍在國際舞臺上的一線歌唱家,有豐富的演唱瓦格納歌劇的經驗。飾演女主角昆德莉的女高音歌唱家米夏埃拉·舒斯特在薩爾茨堡演出中便擔任這一角色,獲得了極高的評價。她飾演的昆德莉是國際公認的權威版本。布克哈德·弗裏茨在2012年拜羅伊特音樂節上演的《帕西法爾》中便出演男主角帕西法爾,此次他將再次演繹這位聖潔的愚者。弗裏茨的聲音極富感染力,深厚的戲劇功底更將為他的表演錦上添花。飾演安福塔斯的伊安·帕特森和飾演古內曼茲的阿蒂拉·榮也都曾在各大歌劇院和重要的音樂節中多次擔任相應的角色,獲得很高的評價。

為了給觀眾帶來原汁原味的德語歌劇,音樂節還特意邀請了維也納愛樂人合唱團。這支成立於2002年的合唱團是奧地利演唱《帕西法爾》的鼻祖。合唱團成員全部來自奧地利,這無疑能讓渴望欣賞純正德語演唱的觀眾大飽耳福。

歌劇的音樂部分將由中國愛樂樂團呈現,該團是國內第一個完整演出瓦格納歌劇的樂團——2007年6月5日保利劇院,歌劇《特裏斯坦與伊索爾德》由中國愛樂樂團完成中國首演。中國愛樂為了此次《帕西法爾》的中國首演也是頗下工夫,前期排練九月中旬便拉開序幕。為更好熟悉歌劇表演與樂團演奏之間的關係,樂團還一度派出年輕指揮黃屹赴薩爾茨堡擔任指揮克裏斯蒂安·蒂勒曼的助理,對作品進行了深入的學習。

■最創意舞美原版舞臺忠實再現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帕西法爾》尚未亮相,九個運送道具的集裝箱便提前十余天漂洋過海登陸中國。10月18、19、20日,舞臺搭建工作已在保利劇院緊鑼密鼓地展開。

新版《帕西法爾》的舞臺簡約現代。導演邁克爾·舒爾茨風格前衛,其設計融合了大量燈光和抽象意象的元素,具有極強的創新性和實驗性,實現了時尚與傳統的完美結合。舞美與服裝設計亞歷山大·波爾青同樣風格不凡,現代的燈光效果不僅能從全新的角度呈現傳統的舞臺布景,還能更好地烘托戲劇的氣氛。這種打破傳統的設計代表著歐洲歌劇製作的前沿思潮,簡潔抽象的舞臺突破了固定意象的限制,既為樂團和歌唱家的表演創造了更大的空間,也為觀眾留下了更多想像的自由。值得期待的是,本次演出使用的道具、服裝將全部來自原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薩爾茨堡演出時的舞臺效果,這是北京國際音樂節大膽選擇對原版舞臺布景的忠實呈現,不僅能帶給觀眾全新的歌劇體驗,也必將在國內的歌劇演出中引領新的風潮。

自然,為如此大製作的歌劇搭建舞臺絕非易事。本次《帕西法爾》將有137人的技術團隊參與製作,舞臺搭建工作將持續三天三夜。由於保利劇院的燈光、音響、吊燈等均與原版演出場地有所不同,技術人員依據實際情況對布景進行了細微的調整。同時,因為參演人員的變化,對演出服裝也要進行修改和調節。細緻的工作旨在保證最大程度向觀眾呈現瓦格納巨作的魅力。

■最國際製作開啟聯合製作新模式

四年前,新版《帕西法爾》即將問世的消息一齣,北京國際音樂節便萌生了合作的想法,並在第一屆中歐文化論壇上就此進行了溝通。音樂節與合作方經歷了三年馬拉松式的談判,簽訂的合同達數十份之多,終於使得拜羅伊特的聖杯騎士能夠在幾天之後亮相保利劇院的舞臺。

與以往國內的歌劇演出不同的是,此次《帕西法爾》不是單純將國外歌劇原封不動“請”到中國。從四年前開始策劃整個聯合製作演出的概念,到2012年同薩爾茨堡復活節音樂節商討演員陣容,確定各種技術參數,調整舞美,派出青年指揮家黃屹加入德國首演的排練學習《帕西法爾》的精髓,到今年3月在薩爾茨堡復活節音樂節首演《帕西法爾》,北京國際音樂節是與薩爾茨堡復活節音樂節、德累斯頓國家歌劇院和馬德里皇家歌劇院三個國家的幾個機構進行聯合製作。為確保《帕西法爾》在北京國際音樂節的首演,由薩爾茨堡復活節音樂節派出十幾人的外國技術團隊來到中國,與中方一百多人藝術人員聯合組成技術製作團隊,完成所有相關技術工作。

要實現聯合製作,尤其是如此大規模高難度的國際合作並非易事。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基金會節目總監涂松先生説,要想促成合作,實力相當的藝術團隊和共同的藝術宗旨必不可少。本次聯合製作的實現也正體現了國際古典音樂界對北京國際音樂節的高度肯定。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