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裏奧·努奇:弄臣不是你想演就能演的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8-10 13:25:55 | 文章來源: 新京報

 裏奧·努奇

裏奧·努奇

 演過幾百場《弄臣》的努奇仍然認為,對自己來説,這個角色還需要不斷體會和改進

演過幾百場《弄臣》的努奇仍然認為,對自己來説,這個角色還需要不斷體會和改進

駝背、目盲、耳聾,他是一個用嘴殺人的角色,但他也把最溫暖的天地留給年輕貌美的女兒……一百多年前,義大利著名歌劇作曲家威爾第在驚世傑作《弄臣》裏創造了這個經典形象。2009年6月,年近七旬的裏奧·努奇(以下簡稱努奇)以此角在國家大劇院剛一亮嗓,全場就沸騰了。也是那一晚,他許下了“每年都來北京”的承諾。本月25日至28日,努奇將第三次亮相國家大劇院主演《弄臣》,對於狂熱的中國觀眾,他熱情地説:“歡迎你們再來,看看這個‘弄臣’是老了唱不動了,還是比去年更好了。”

“弄臣”情 “三口”同臺,結緣至今

新京報:唱了這麼多歌劇,為什麼最鍾情于《弄臣》呢?

努奇:《弄臣》對我有非同一般的意義。1973年10月,我31歲,初演“弄臣”,劇裏的女高音吉爾達正好由我妻子扮演,那時她懷有六個月的身孕,當晚演出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掌聲和歡呼,“三口同臺”帶來的幸福與滿足讓我至今記憶猶新。

新京報:你前兩次來中國都讓觀眾十分瘋狂,之前有沒有想過會是這般反響?

努奇:沒來之前我確實並不了解中國觀眾對歌劇的理解和對我的了解有多少。第一次演出的反響完全沒想到,記得那次返場我再次唱響咏嘆調“復仇的鐘聲即將敲響”,四天后我在馬德里也把那段返場唱了一遍,西班牙人非常驚訝:“天啊!你哪兒來的激情給觀眾唱兩遍?!”我告訴他們,因為四天前我在北京這樣唱了!中國的觀眾實在太熱情了,他們已經成為我衡量其他國家觀眾熱情程度的標準了。

新京報:你認為出演“弄臣”需要哪些技巧和條件?

努奇:這對一名男中音而言是個非常危險的角色,一旦唱不好就會毀了自己的事業。它最需要兩方面:一是謙虛,即使演再多次也要反覆體會並不斷改進;二是要有天賦,能演才可以演,而不是想演就可以演好。

“大師”論要熱愛,還要學會“被愛”

新京報:你愛聽別人叫你大師嗎?

努奇:別人叫我大師當然很開心,但這意味著更多的責任,它鞭策著我。來北京的飛機上我還讀書學習,讀威爾第的書常常能給我靈感。

新京報:你個人對威爾第的理解是怎樣的?

努奇:有一次唱完了《弄臣》,我接連跑到蘇黎世唱《西蒙·博凱涅拉》、去米蘭唱《夫斯卡裏父子》和唐尼采蒂的《愛之甘醇》。唱完後我決定,除了威爾第的,不再唱其他作曲家的作品。威爾第總能深刻感受到最真實的社會生活,並用最樸實、最真切的方式錶現出來;同時,他可以用生動的語言和細微動作捕捉到生活中最鮮活的鏡頭。

新京報:你的藝術生涯並非一帆風順,你是怎麼保持良好狀態的?

努奇:我應該屬於大器晚成型。能唱到現在,全因為我對歌劇的熱愛。我不怕苦,一直尋求適合自己的演唱方法;同時也不斷研究樂譜,努力塑造人物,我想這是成功的關鍵。我有幸從事了世界上最好的職業,能不斷地與年輕人在一起演唱,這是我青春的動力和幸福的源泉。我熱愛騎自行車、騎馬健身;我適度飲酒,但絕不抽煙……還有一個秘訣非常重要———要學會被愛,我被我的第一個“吉爾達”愛了四十多年了!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天藍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