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陶三春”30年後再開打 榮膺保留劇目大獎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6-22 14:25:53 | 文章來源: 北京青年報

1979年,一直由樣板戲主導的戲曲舞臺出現了一部輕鬆活潑的喜劇《三打陶三春》。作為北京京劇院的第一齣新編歷史劇,去年底,該劇入圍了文化部從1978年以來全國創作的1260部舞臺藝術作品中遴選出的18台“優秀保留劇目大獎”。為了讓這出經典在31年後依舊青春不老,昨天,復排《三打陶三春》在北京京劇院正式建組,由年輕面孔領銜的主演陣容將在王玉珍、羅長德等當年主演的提攜和幫襯下,經過一個多月的排練于7月底展開大規模全國巡演。

《三打陶三春》是劇作家吳祖光于1961年在中國戲曲學校實驗劇團擔任編劇時,在王瑤卿藏本和《打瓜園》劇本的基礎上改編的,1979年搬上舞臺時沒有起用名角,而是由王玉珍、羅長德等年輕演員挑梁,評劇藝術家新鳳霞任藝術指導,創下了連演200場的奇跡。1983年更是被拍攝成彩色戲曲舞臺藝術片在全國上映,幾位主演也因此劇一炮而紅。由於在剛剛改革開放的特殊時期推出,該劇在很多方面都作了創新式的探索。據當年的導演、如今已經88歲的遲金聲回憶,“為了讓青年觀眾聽得懂,我們在唸白上很多地方用了京白,唱腔上也儘量做到詼諧明快。特別是陶三春的武打設計,以往武旦只有耍鞭而沒有用錘的,劇中讓陶三春耍錘可以説是一個創造。”

此次復排,北京京劇院像當年一樣起用了一批青年演員,其中集花旦、刀馬旦、武旦于一身的陶三春一角,由竇曉璇、王曉麗兩位80後飾演,排練中也將融入更多的現代意識。7月下旬,該劇將同中國兒藝的《馬蘭花》、北京軍區戰友歌舞團的《長征組歌》一道,作為18台“優秀保留劇目”的代表,率先展開全國巡演。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