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小劇場貼個性標簽欲突破瓶頸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6-21 13:29:58 | 文章來源: 北京日報

小劇場貼個性標簽欲突破瓶頸

上週末,癡人樂隊唱響了北京“9劇場”現場爵士樂演齣劇場—凹現場的第一首歌,這意味著“9劇場”在涉足話劇、相聲等門類後又“貪吃”地開拓了新領域。

凹現場可以容納近百人,擁有頂級的音樂器材和音響設備,非常適合近距離欣賞現場音樂。癡人樂隊主唱説:“這麼近的距離,讓我們都有些緊張,但是感覺非常好。”

經過幾年的磨煉,“9劇場”已成為京城知名的小劇場品牌。朝陽文化館館長徐偉表示,“9劇場”儘管設計為集群式劇場,但沒打算只做話劇。而且,現在北京的小劇場越來越多,小劇場話劇卻越來越不景氣,能掙錢的非常少,“9劇場”的話劇票房下滑了至少三分之一,“劇場這麼多,不做出個性,就會有問題。”

今年年初“9劇場”的梨園劇場就開始了個性化的嘗試,成為專門的相聲劇場,來自天津的相聲演員每週都會在這裡演出。為了更好地培育品牌,“9劇場”開出的場租只有以往的三分之一—僅僅500元。

徐偉透露,今年下半年朝陽文化館還將新增兩個小劇場,一個是在798創意園區的玫瑰之名劇場,這裡將專門上演國外新銳導演的戲劇;一個是專門的舞蹈劇場。在他的計劃中,將來還有可能設立一個“愛丁堡劇場”專門上演愛丁堡戲劇節的作品。對於一些小眾的藝術門類,甚至會推出無場租劇場,通過一兩年的時間做出品牌來,再談經營。

對於小劇場當下所處的“瓶頸期”,不止徐偉,許多經營者都意識到了,也都試圖給自己貼上獨具特色的個性標簽,從混戰中突圍而出。

去年年底落成的繁星戲劇村偏愛文藝路線,經常有一些比較“各色”的戲在這裡上演。比如,曾在這裡演出了好幾輪的《高朋滿座》,是根據荒誕派經典、尤內斯庫的《椅子》改編而成的。從今年年初開始,人藝實驗小劇場也刻意提高了門檻,開始對過分商業和娛樂的小劇場話劇説“不”,儘量演出人藝自己的作品。四合院裏的劇場——蓬蒿劇場則推崇戲劇是自由的,向普通人敞開大門。著名戲劇導演孟京輝的蜂巢劇場除了上演孟氏作品外,其他的作品也都得經過孟京輝認可才能登堂入室……

但個性化的道路並不好走,對劇場經營者來説是很大的考驗。繁星戲劇村開業之初的日子就很不好過,“那時候每場的上座率也就20%。”劇場老闆樊星説。不過,經過了半年多的堅持,繁星的名字漸漸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現在平均每天能有兩場演出,平均上座率達到50%。“過度商業的戲劇是虛火,肯定會退,我們調查過,很多觀眾還是喜歡看藝術形式獨特,有內容的戲。”樊星肯定地説。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