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譚盾“有機音樂”延伸 《垚樂》7月登陸上海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6-22 14:04:39 | 文章來源: 解放網-新聞晨報

譚盾的“有機音樂”系列不斷延伸,繼《水樂》、《紙樂》之後,代表“土地之聲”的第三部《垚(yɑo)樂》即將於7月23日-25日登陸上海大劇院。昨日,帶著用兩岸三地的泥土燒製成的“垚樂器”,譚盾向滬上媒體解析新作《大地之聲》。這一次,這位大膽的作曲家用中國陶土“撞擊”馬勒交響曲,竟然用古老樂器演繹出了一段表現上海街頭年輕人流行的嘻哈“垚樂版”。《垚樂:大地之聲》是譚盾應維也納交響樂團委託創作的,也是為了紀念奧地利作曲家馬勒誕辰150週年。譚盾表示,自己最喜愛的馬勒交響樂就是他的《大地之歌》,因為這部作品受中國唐詩,特別是李白詩歌的靈感啟發而作,“在這首曲子裏,我聽到了馬勒與李白對酒當歌:感嘆著人的生命與青春、大地的悲愁與春日的醉境”。這部作品的三個樂章標題《青春頌》、《悲歌行》、《春日醉》,與馬勒的《大地之歌》若干樂章同名,都是取自李白的詩篇。在昨日的見面會上,譚盾邀請上海音樂學院學生張夢,用特別製作的“垚號”吹響了第一樂章《青春頌》的片段,悠遠、深沉的陶音,經過演奏家的精妙演繹,以及譚盾的現場解析,聽來的確與街頭嘻哈有神似的韻律,“我希望年輕人在聽最新音樂的同時,能尋找到最最遙遠的根籟”。

用陶瓷、紙等自然且帶有中國文化內涵的器物作為樂器,發出自然之聲,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是譚盾過去10年的追求。為演奏《垚樂:大地之聲》,譚盾委託朋友將取自陜西西安、香港大嶼山和台灣鶯歌的土運到上海,“西安的土為黑色、大嶼山的土為紅色、鶯歌的土為白色。這種巧合使我想起創作秦始皇時張藝謀講的‘二千年前的老三色就是紅、黑、白。我用它們捏合燒制了垚號、垚塤、垚手鼓等陶質樂器。”

譚盾告訴記者,他正籌劃著《垚樂2》,採集汶川、海地、唐山、玉樹等地震災區的泥土,製作成樂器,獻給那些失去家園、土地、生命的朋友,“我希望帶著這部《垚樂》,從中國世博啟程,由李白的故鄉回到馬勒的維也納,完成一次文化之旅”。  晨報記者 高磊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