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朝鮮版“紅樓熱”持續升溫 中方送“嫁粧”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6-18 14:48:51 | 文章來源: 大連晚報

朝鮮版“紅樓熱”持續升溫 中方送“嫁粧”
朝鮮版《紅樓夢》

由朝鮮國寶級藝術團體——血海歌劇團潛心創作的朝鮮版《紅樓夢》,將於7月17日至18日亮相大連開發區舞臺。在北京完成它的中國首演之後,在已走過的呼和浩特、長沙、武漢、福州、深圳、成都、重慶等城市,收穫了同樣的喝彩,這股朝鮮版“紅樓熱”仍在持續升溫。受熱情觀眾與爆滿票房的鼓舞,朝鮮版《紅樓夢》中國巡演之旅將延長並再度回到北京加演三場,同時朝鮮方面擬排演中國另一經典題材——梁山伯與祝英臺。記者在採訪中獲悉,這出朝鮮版《紅樓夢》有著鮮明的“中國特色”。

記者了解到,歌舞劇《紅樓夢》一共六場十景,長約三個小時。全劇從大觀園初現開始,呈現了月下定情、共讀西廂、寶玉挨打、黛玉葬花和騙婚等情節,以林黛玉香銷玉殞、賈寶玉離家出走達到高潮。演員用朝鮮語演唱,但中文字幕基本引用了原著對白,加上人物造型與大家熟悉的老版電視劇《紅樓夢》十分相像,所以,觀眾感到十分親切。全劇演唱雖以西洋唱法為主,卻也能聽出類似《賣花姑娘》的朝鮮民族韻味。黛玉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寶玉哭靈一場戲中,寶玉的三次跪拜,無論低聲悲泣還是長歌當哭,都顯示出對中國越劇表演的成功借鑒。

該劇還在歌舞場面中進行了大膽創新。第二場中增加了原著中沒有的寶黛二人月下定情的情節———大場面的荷花群舞中,演員們手托荷花,輕移舞步如水一樣流暢,寶黛二人在花間穿梭,配合著布景上的湖光月影,美不勝收。而在“春滿大觀園”一段中,群舞採用了中國傳統的彩綢舞,在歡快的音樂中舞出一片錦繡。洞房一場,群舞猶似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傳遞出濃濃的中國味道,給觀眾帶來不少驚喜,現場掌聲連連。另外,朝鮮版《紅樓夢》舞臺佈置得詩情畫意。大觀園中,遠處有亭臺樓閣參差掩映,近處太湖石、小橋流水觸手可及;瀟湘館有千竿翠竹蒼翠挺拔,怡紅院廊下幾株芭蕉綠意盎然。仔細看,布景上湖光還不時漾起波紋,黛玉詩稿投入火盆後,火光和煙灰騰起,這些相當完美的小細節,讓不少觀眾為之震撼。三個小時的演出,觀眾的心情隨著劇中人物的悲喜而起伏跌宕。在長沙、成都、重慶以及武漢等城市演出結束後,全場觀眾起立鼓掌,久久不願離去。

據悉,在該歌劇的排演過程中,應朝方邀請,我國文化部曾派專家趕赴平壤,在一週時間內從舞美、服裝、音樂、舞蹈等方面駐場指導,並特地委派服飾專家監製贈送給朝方《紅樓夢》劇中主要人物演出服裝和演出道具。對此,朝鮮方面稱,此為中方送予朝方《紅樓夢》的“嫁粧”。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