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博報

唐書安:也説“雅”、“俗”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9-09 15:14:58 | 文章來源: 唐書安的部落格

文\唐書安

近日國中,朱門陋巷、權貴走卒,都在談論“三俗”,似乎不談“俗”、不反“俗”,自個兒就不“雅”,其實這種風氣本身就很“俗”,好在我本俗人,也就不例外,借反“俗”之風,“媚俗”一把,説一説“雅”、“俗”。

我讀書不多,無法考究“雅”、“俗”二字演變來歷,僅就腦子裏所能聯想到的與“雅”、“俗”有關的詞句拈出,稍加闡釋。

與“雅”有關的前綴詞大致有:高雅、淡雅、清雅、古雅、文雅、典雅、博雅、秀雅、靜雅、閒(嫻)雅、優雅、幽雅、素雅、儒雅、風雅、通雅等;

與“俗”有關的前綴詞大致有:低俗、甜俗、艷俗、庸俗、鄙俗、粗俗、淺俗、陋俗、世俗、凡俗、習俗、媚俗、脫俗、風俗、通俗等;

其實,將這些詞句拈出仔細比較,就不難得出何人、何事是“俗”是“雅”了。諸君細看:

“高雅”對應“低俗”;

“淡雅”對應“甜俗”;

“清雅”對應“艷俗”;

“古雅”對應“庸俗”;

“文雅”對應“鄙俗”;

“典雅”對應“粗俗”;

“博雅”對應“淺俗”等等,不一而足。這些前綴詞基本上都是修飾性的形容詞,也就説明“雅”、“俗”一詞指的是一種境界,而非表示具體的言、行、舉、止,因為有境界的人可以把俗事玩得很雅,無境界之人把雅事弄得很俗。一個人之所以能“雅”得起來:主要在於他境界高古、識見博通、言行素靜。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而一個人之所以俗:則在於他腹內無文,營營世利,滿目鑽營,急躁冒進。

所以“雅”與“俗”在於一個人的修為境界,而不在於所為何事。就畫畫而言,有些極雅的題材,如梅花,許多畫家居然畫得滿紙妖冶濁氣。相反,有些很俗的題材,如老鼠,蒼蠅,卻在白石先生筆下,生氣盎然,可愛得很。我只能説,只有俗人,沒有俗材。

倘若硬要列出個標準,説這廝雅的緊,那人俗不可耐,我以為一個雅人至少要具備三個條件:

一:格要高;格低之人,難以雅。格高之人,于名、利、欲相對淡泊,至少不是只為名利。而且行為做事都能獨持己見、自得其樂。故能獨雅,如倪雲林,散盡萬貫家財,泛舟太湖;亦能對雅,如伯牙、子期摔琴謝知音,還能群雅如蘭亭雅集四十三人于惠風和暢之際把酒拂觴,吟咏詩文等;如果説的更通俗,就是這些格高之人敢於和那些營營世利的權貴以至朝廷劃清界限,老子不跟你們玩了,達者兼濟天下,窮者獨善其身。灑家且自閒雲野鶴,興寄煙霞,與三兩知己,把酒言歡,肴核即盡,以至東方之既白。

二:身有錢、才;身無錢才,沒法雅。前説“雅”、“俗”是一種境界,但是為了達到這種境界,除了腹有詩書之外,也一定是離不了錢帛的,畢竟:腹內無一物,何以和詩情。但錢帛之物不是萬能的。我曾説:人高不過八尺,腰不過三尺,能住多大地?吃多少米?最關鍵還是要看人是否有真才實學,一個有才之人,但凡遇到果腹之難的時候,一定可以以“才”生財。舊時的破落舉子,酸腐秀才,即或是沒有官做,也能靠給人寫寫壽、卜之文,教教孩童,像孔乙己那樣糊口。能寫字畫畫的更不用説了,風流才子唐伯虎就在《言志》一詩中寫到: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閒來寫就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當然也可能會遇到徐青藤所説的“筆底明珠無處賣,閒拋閒擲野藤中”的尷尬境地。但無論如何,一個腹有詩書之人,怎麼也不會餓肚子。相反,那些家資巨富的寡才名流,就算是身入豪宅,出有名車,伴有佳麗,也寫寫書法,也會和幾句詩文,那也只是附庸風雅,算不得真雅;譬如趙本山等影視名星或者是某些個部門高官,佔得名利之位,閒來寫寫詩文、書法,在不懂者看來,覺得他們真是“風雅”得緊,殊不知,但凡是個中國人,只要識得些漢字,拿得動毛筆,寫起字來,再有些捧角的人,吆喝五六,那感覺也像王右軍一般。殊不知這樣的“媚雅”之風,同“媚俗”之人相比,實無區別。我甚至認為這些披著“雅”衣的“君子”幹的全是小人勾當。

三:心要閒。心不閒,去哪雅?以前讀清人張潮的小文,大意是説:忙“忙”不如忙“閒”。能閒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閒。還説:人莫樂於閒,非無所事事之謂也,閒則能遊名勝,閒則能交益友,閒則能飲酒,閒則能著書,天下之樂,孰大於是。更進一步講:清閒之人可以長壽。細想他説的這些,確有道理。所謂“閒雅”、“嫻雅”、“靜雅”、“幽雅”,要訣就在一“閒”字。一個人縱有萬貫家財,但天天想著股票和房産以及怎麼管理二奶,琢磨著這裡投資那裏抄底,你説他雅的起來,不能。比如現在很多有錢人喜歡旅遊,七天能跑幾千里地,不管在國內國外,一到哪個景點就在照相機前面,右手舉起,伸出兩指做V字狀,然後咧嘴一笑,咔嚓一聲,得,到此一遊了。至於此地誰曾來過,留下過什麼詩文碑刻?這裡風景到底妙在何處?晨陽什麼感覺?日暮什麼味道?風雪中又是一番什麼景象?此種景象合乎自己何種心情等等,全然不問。就這,你能説他雅的起來。清人張潮還説:有山林隱逸之樂而不知享者,漁樵也、農圃也,緇黃也。有園亭姬妾之樂而不能享、不善享者,富商也,大僚也。這言語擱現在,一樣是真理。

所以,宋人黃庭堅曾經跟青少年聊天説:士大夫處世可以百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醫也。有人就問他:不俗的人是個什麼樣子呢?他説:這個無法給出確切答案,因為一般人都差不多,飲酒好色愛財。但是一旦到了多事之秋,緊要關頭之時,有的人早就屈膝變節,或者明哲保身了,但是有些人“臨大節而不可奪”,他認為這樣的人就是不俗之人。而黃庭堅的老師蘇東坡也有詩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你看,古人早就説明瞭一個道理,一個俗到骨子裏的,縱然他身披貂裘,滿腹詩騷,他怎麼能做得出雅事呢。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下一頁西藏行之一:初識拉薩
上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