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博物館“免單”: 有多少考驗在等待(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7-06 11:08:06 | 文章來源: 北京日報

公眾是免費最大的受益者

2008年下半年,國家文物局一項調查顯示,試點免費博物館觀眾量已從免費開放之初的“爆棚”、“井噴”逐漸回落到平穩的常態。省級博物館基本上保持3000人次至4000人次/天,地市級博物館保持500人次至600人次/天,縣級博物館基本保持約200人次/天。

無論人增人減,免費開放對民眾都是大好事,至少參觀博物館不再是奢侈的選擇。而博物館在沒有了門票收益後,還必鬚根據觀眾的需求組織更豐富多彩的項目。在中國,博物館屬於稀缺資源,公立博物館佔80%,國家投入巨大。僅此一點, 就必須更好地為大眾服務,追求受益面的最大化。

2009年清明節的清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接待管理中心主任張玉平站在館門口,不時向宛平城外張望。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抗戰館要為前來參觀的人送上一份驚喜—將1000朵淡雅的菊花分批免費送給觀眾,供他們寄託對革命先烈的哀思。

家住豐臺的82歲老人張俊堂,這天特意和老伴一起到抗戰館參觀,接過鮮花,老人感動了:“送人鮮花手留余香,一朵免費的菊花表達了對革命先烈的崇敬,更是溫暖了自己,感謝抗戰館想得如此週到。”

張玉平告訴記者,清明節當天前來緬懷革命先烈的觀眾超過4000人。

抗戰館位於京西盧溝橋,距市中心數十公里,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據該館副館長李宗遠介紹,正常年份觀眾年參觀量約20萬餘人次。自從免費開放後,年接待量翻了近一倍。而且,以家庭為單位的家庭參觀團明顯增多。

在北京首批免費開放的33家博物館中,有些主要側重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與傳播,館舍規模也較小。他們又該如何開動腦筋,吸引更多人走進博物館呢?

老舍故居是一座藏在王府井附近衚同裏的幽靜小四合院,地方不大制約了參觀人數。為了創出名聲,他們和幾家名人故居結成聯盟,花一家的錢辦八家的展,聯合推出一系列新展並四處巡展。沒錢製作大件紀念品,就花費萬元小批量製作特色書籤、首日封等,受到不少觀眾的追捧。

首都博物館是市屬博物館中的“老大哥”。坐落西長安街的絕佳位置並擁有豐富的館藏。去年夏季,首博不滿足常規展覽,相繼推出《中國記憶—5000年文明瑰寶展》等一系列特展。參觀常設廳和臨時展免費,觀看特展需要買票,眾多國寶級文物畢竟難得一見, 觀眾願意掏腰包, 並且流連忘返……

博物館免費開放惠及了北京的觀眾,也一定程度帶動了臨近省市興起京城博物館一日遊活動。來自天津的李先生在北京工作,一年內“接待”了六批家鄉人。他告訴記者:“他們在家從網上就可以預約北京的博物館門票,然後坐火車來參觀,門票費用節省了,所以都喜歡這種短途文化之旅。”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博物館:文物啟迪文心 藏品涵養藝品(組圖)
· 2009年全國免費開放博物館新增325個
· 在美國博物館看畫札記
· 國家寶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典藏文物展
· 慈善愛心書畫藝術交流展在首都博物館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