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觀點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在美國博物館看畫札記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7-06 09:56:42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  作者:張萬琪(浙江 杭州)

2007年,我應美國Kansas州立大學邀請赴美講學和辦展,在這塊陌生而又有些神秘的北美大陸上留駐到今年才回國。借此機會,我跑遍了美國東西海岸十來個大小城市和州鎮,參觀了數十個博物館和藝術陳列館,觀摩了數不勝數的世界各國各個時期的藝術頂尖珍品收藏。感慨之餘,記了一些札記。

高更和他的照片及其他

高更(GauGin)大量地運用和借鑒在當時還屬新生事物的照片,來協助和充實他的創作,這下在美國讓我找到實例了。在高更之前,大量運用照片來創作的還有一個隸屬於印象派的大畫家德加。德加仗仰他貴族家庭的經濟實力,早早擁有了一架當時屬於最高端奢侈品的照相機,用它來記錄賽馬的連續動態和舞女的瞬間曼姿。德加依仗這些當時獨一無二的照片,大大豐富了他舞女和賽馬題材的表現力,這是美術史上眾所週知的事實。而高更也從照片中得到創作的方便和好處,卻不是很多人所熟知了。

那時的照片是黑白的(最早的彩色照片要到半個多世紀以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才在德國出現)。高更的高就高在這裡,他那絢爛多彩又充滿原始意味的油畫裝飾色彩,把大家都“蒙”了。也只有高更,竟能把一張黑白照片的“色彩”發揮到這樣的高度,把一張張現在看來甚至有些模糊的黑白照片,使用得這麼淋漓盡致。

現在國內也有很多人在使用照片搞繪畫創作,特別是一些年輕學生,使用到了甚至依賴的地步,真是錯把傻瓜機當速寫本了,因此也遭來許多非議,認為使用照片來搞創作不可取。可是偏偏有個大家級的德加擺著,今天又讓我發現大量使用照片的也是大家級印象派之後的高更。

看來,問題不在於照片,問題在於你會不會用照片。作為始作俑者的德加能用,作為後繼者的高更也能用,他們把一張當時影像亦不完美的照片運用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他們成功了。而我們手上,現在的彩色照片簡直到了完美的進步,而我們的“懶惰”也隨之上升了到登峰造極的地步,臨照片,摹照片,複製照片甚至原封不動地剪貼照片,不動腦子不要技藝偷工減料到比剽竊還剽竊的程度,明擺著,這樣“運用”照片,是福還是禍呢?事實也擺著,事情不關乎照片,而是畫家本身。

高更運用了照片,掌握了當時的“高科技”,而他並沒有因而丟掉了自己去做照片的奴隸。他不僅不搞照片的翻版,而是更加強化了自己的感受,不僅僅只用眼睛看照片,而是用自己的心靈。

能借鑒,能運用,而且運用得高明,這就需要才華。高更擁有這份非凡的才華,他確實把這份才華運用得精美絕倫。

高更不僅畫了大量的油畫,他也搞版畫,甚至浮雕。但是,自從他上了塔希堤島,他畫的內容,全成了塔希堤島上土著民風。高更精神追求一致,卻以形式多樣化來充實,這又從另一方面證明了高更的聰明和偉大。藝術是為了創造,但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而當有更便捷、更合適的手段可利用時,為什麼一定要因循守舊,不斷重復而為之呢?“條條道路通羅馬”、“不在一棵樹上吊死”,高更簡直成了中國的智者。

同樣,高更善於用不同的藝術手段和材質,塑造了自己各個時期的形象。大量的自畫像表明(除了荷蘭大畫家倫勃朗、高更所繪自畫像之多,畫史上可能無出其右),高更始終對自己一生的狀態充滿興趣。他的自畫像從青年畫到老年,從油畫搞到浮雕,每一個時期,都是一個當時特定的“高更”。在塔希堤島時期,他乾脆把自己的形象和塔希堤人完全地糅合在一起,簡直就是一個塔希堤人。

西歐畫家,幾乎沒有不畫自畫像的,特別是十八、十九世紀的西歐油畫家。他們為什麼這樣熱衷於自畫像,並且出了像倫勃朗、高更這樣簡直可以拿他們的自畫像當編年史來讀的大藝術家,是因為他們為研究肖像藝術方便,還是對自己的極度地自戀?歷史總是充滿饒有興趣的謎團。人文史是這樣,中外美術的發展史又何嘗不是如此?高更在我崇仰的心裏,也是一個永遠使我著迷的、探索不盡的範例。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