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煙壺(圖1)是一種從西方舶來的工藝品。清代書畫家趙之謙在《勇盧閒詰》中記載:“鼻煙來自大西洋意大里亞國。明萬曆九年,利瑪竇泛海入廣東,旋至京師獻方物,始通中國。國人多服鼻煙,短衣數重,裏為小囊,藏鼻煙壺。”據此記載,鼻煙壺始於明代。然而國內眾多專家研究認為,中國真正製造鼻煙壺源於清康熙年間。 鼻煙壺是隨著古人嗅鼻煙的的習慣而發展起來的,作為裝鼻煙的一種容器,其功能性隨時間發展進一步擴大,在清代,鼻煙壺也作為一種工藝禮品贈送,在清內務府檔案《康熙與羅馬使節關係文書》中載:“康熙五十九年,十二月初五日,西洋使臣嘉樂,進獻教王所貢方物,上賜嘉樂鼻煙壺一個,火鐮包一個,荷包四個……”可見鼻煙壺在清朝時已經成為一種收藏工藝品。 鼻煙壺的衰落與鼻煙的沒落幾乎同時開始。清中晚期友人相逢,先互惠鼻煙,再鑒賞煙壺,幾乎成為社交定式。清道光以後,鼻煙壺裝飾題材更為豐富,但煙壺品質卻日漸下行。隨著清朝末年機製成品香煙的普及,以及國人社交禮儀習俗的改變,再加上國力衰退,政局混亂,直接導致鼻煙壺製作工藝急劇下滑。時至今日,人們早已不再吸聞鼻煙,鼻煙壺已經喪失其功用價值,然而鼻煙壺在製作中匯集了書法、繪畫、雕刻、燒造、鑲嵌等等各種工藝技術,並且融入了眾多的中國傳統藝術元素,可以説一件小小的藝術品,濃縮了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已然成為一種工藝藏品,受世人關注。 製作鼻煙壺的材料可謂包羅萬象,金、銀、銅、瓷、玻璃、玉石、象牙、琥珀、竹、紫砂、漆、琺瑯、蚌殼、珊瑚等應有盡有。鼻煙壺的造型也是變化多端,除常見的扁壺式、圓壺式,還有雙連式、三連式,以及倣植物的佛手、葫蘆、石榴、瓜、桃等,倣動物的鷹、魚、龜、蟬等。此外,鼻煙壺上紋飾的題材更是廣泛豐富,山水草木、亭臺樓榭、珍禽瑞獸、花鳥蟲魚、歷史故事、市井風俗等等,不一而足。 在各類鼻煙壺中,以玻璃、瓷質、瑪瑙制的最為普遍。(全文見《文物鑒定與鑒賞》雜誌第3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