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稽古 飄逸之韻—淺議黃公望的山水畫藝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0-16 11:07:24 | 出版社: 中國文博網專稿

圖1黃公望《天池石壁圖 》軸 絹本 設色 139.4 cm×57.3cm 1341年 北京故宮博物院


在“元四大家”中,一峰道人黃公望(1269-1354年)是一個飄逸瀟灑之人,本姓陸,名堅,因父母早逝被同裏黃家收養。黃氏年九十無子,今有嗣子,便説:“黃公望子,久矣!”乃更名為黃公望,字子久。中年時,黃公望得徐琰賞識,在浙西廉訪司充當書吏,後前往大都御史臺察院充當書吏,經理田糧。1315年9月,黃公望受張閭平章貪污案牽累被誣下獄,幾經週折得以出獄。出獄後,黃公望開始隱士的生活,加入了全真教,改號大癡,並開始學習作畫,雲遊四海,寄情于山水,遊歷于杭州、松江、虞山、富春等地,以藝會友,以教授弟子為生,直至終老。

黃公望博學多才,工書法、詩詞,善散曲,通音韻,有著繪畫的天分,五十歲才開始學畫,善於向古代大師學習,從他們的畫本中汲取營養,而又加以變通,化為己有。他師學董源、巨然,吸收了米氏雲山橫點法,使之更加豐富。他也學過荊、關、李成的北方派畫法,曾自跋《赤城仙瀑圖》雲:“瀑勢奔瀉,惟水口最難寫,是圖至噴珠濺沫之處,無意成之,頗與荊、關有合處,叔明見之,定亦下拜”,表明他對自己的畫法能與荊關契合而感到高興。黃公望的部分作品中雖然有些筆法似之,然能化渾厚為瀟灑,變剛勁為柔和,從而使畫面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黃子久由師傳統到師造化都下了很大功夫,觀看景致十分細緻,並注意研究,注重寫生。他告誡學者“皮袋中置描筆在內,或于好景處,見樹有怪異,便當模寫記之。”他根據觀察,總結出很多有益的經驗:“樹要四面俱有幹與枝,蓋取其圓潤”;“山頭要折搭轉換,山脈皆順,此活法也。眾峰相揖遜,萬樹相從,如大軍領卒,森然有不可遜之色,此寫真山之形也。”他一生大部分時間在南方雲遊,所覽江南美景,記于畫中。南方的山水既充拓了他的心胸、涵養了他的精神,又質資了他的繪畫題材和表現方法。(全文見《文物鑒定與鑒賞》雜誌第32期)

下一頁稽古 兩漢思想藝術發展之奇葩——博山爐上一頁訪談 但開風氣不為師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文物鑒定與鑒賞第三十二期
· 交流 運轉“福佑路”(文/杜敏)
· 市場 書畫鑒藏雜談四則(文/王永林)
· 訪談 但開風氣不為師
· 稽古 飄逸之韻—淺議黃公望的山水畫藝術
· 稽古 兩漢思想藝術發展之奇葩——博山爐
· 亮鑒 永樂、宣德青花瓷的伊斯蘭風情
· 專題 神秘的西夏文字
· 亮鑒 《邛崍叱馭圖》的驚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