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我們繼續談,工業設計的定義非常深刻,但是必竟是一個交叉性的學科,交叉性的學科是很難形成深度研究的體系。仔細看看全世界的設計公司,沒有一家是做研發的,那麼既然工業設計做不了研發那做什麼?那就做造型,很客觀的講研發是專業技術性非常強的領域。不要把國外的工業設計看成跟上帝一樣,他們培養的設計師不像我們這麼大的量,這個叫物以稀為貴。國外的設計公司幹的工業設計是什麼?基本也是造型設計,只是他們做造型設計的時候比較實在比較科學。那麼我們要想把工業設計做好,要想做成有高度的設計,那就是我提的一個概念,工業設計做研發,做中國特色的工業設計,做製造業最缺的研發設計。如果大陸跟國外一樣做的話,那麼一定會很麻煩,因為國情決定的。現在牽涉到講宏觀了,所以我又要打比方來説,美國、歐洲這些國家很特別,他們經過了很長時間的市場革命,到現在已經進入成熟期,在加上他們的思維與消費理念與我們不一樣。在他們的産業鏈中,製造業存在的量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不像日本與我們特別喜新厭舊,所以我們看到為什麼日本的工業設計發展的特別快了嗎?原因就是因為日本人的喜新厭舊,所以他們沒辦法只能加速造型創新。再看看南韓為什麼視覺衝擊力的設計搞的那麼好,這個是跟文化有關係的,因為南韓小島文化,整個民族沒有什麼深度,沒有文化底蘊,所以就喜歡搞點花花綠綠的東西出來衝擊人的眼球。我們很多人不了解這些本質,然後一味的跟著瞎鬧,南韓人對你們台灣人好一點,對大陸人簡直就是讓我無法忍受,他們賣到全世界各個國家以及賣到你們台灣的産品都比大陸的便宜。而從設計的角度來理解,簡約主義是一種品味的象徵,是一種有深度的設計,這個從哲學的角度出發叫做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各位,簡約主義,英文叫Minimalism,這個理論原于美國1960年代的一個藝術運動,直到在1980年代開始流行,但是最初流行于室內設計,所提倡的就是簡單或者少的裝飾,少量的室內物件,簡單的線條,色調相近的色彩配置盡可能簡單的表現出來。講到這裡大家明白一個概念沒有,簡約主義的設計風格其實不是産品設計領域提出的,而工業設計領域只是引用了這個概念而已,所以我們看歐美的産品就知道這個設計風格的體現了。從生活角度來説,簡約主義是一種趨勢,為什麼這樣説呢?為了説清楚這個問題,所以我再舉例子來闡述。科技改變了現在人的生活方式,但是同時也加重了現在人的生活煩瑣度,原始社會人類出行非常簡單,你可能連衣服都不用穿就可以出去工作了,你可以到樹林裏隨便摘幾片樹葉遮一遮特殊部位就可以,需要捕獲食物怎麼辦?直接拿地上的石頭或者樹旁的樹枝就可以對你所希望捕獲的動物進行攻擊,如果一天都沒捕到動物怎麼辦?那就今天晚上不吃葷的,在地上隨便挖點青菜帶回家就可以了,非常簡單。
那現代社會呢?現代社會你要出門需要帶什麼,通常要帶的有手機、錢包、鑰匙以及各類需要使用的卡或者證件,那麼女士還要帶鏡子、化粧品,沒事情的時候照找鏡子補補粧自我陶醉陶醉,男士呢,需要帶香煙、名片等等。如果在加上個MP3、數位相機、掌上電腦,我想這個裝備已經不亞於你們一個士兵的裝備了,這個叫全副武裝,這個就是現代人的處境。於是大家覺得太累了,所以就盡可能的希望簡約,於是蘋果就開始抓住現代人的問題開始進行研究,它就開始考慮將MP3、照相機、掌上電腦、行動電話、商務活動(炒股)、娛樂遊戲、閱讀學習等等功能進行整合,盡可能的去掉一切不必要的附加東西,將人的手與眼睛及操作互動進行結合,開發出了一款在全世界引起轟動的蘋果手機。這個叫什麼?這個叫研發,這個不叫工業設計,各位明白嗎?那麼這樣的研發技術需要造型嗎?需要,但是不是最重要的,造型設計是對於技術含量與技術限制性不高的産品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看到蘋果的數位産品就很重視外觀造型設計,各位都知道MP3里面就是一塊整合線路板,沒有什麼太大的技術含量,此時怎麼辦?如何創造附加值與取得高利潤,那麼就只有通過外觀造型設計了。這樣就讓各位看到了一個問題,大陸工業設計用的最有代表性的領域就是3C産品領域,也就是台灣説的家用電器與數位電子産品。這些領域為什麼會重視工業設計呢?因為這些領域的技術已經同質化,並且很多都形成了模組化,簡單的説就是心臟都一樣了,那怎麼辦?怎麼樣讓消費者來購買我的産品,此時就開始在外觀上考慮,因為消費者不了解技術情況也不了解內部結構,所以一般就靠外觀與品牌來影響。從我們企業競爭戰略來説,我給大家一個定義,看市場上的産品是否進入同質化競爭或者説紅海戰爭階段,就看這個行業的産品是不是發展到外觀戰階段。也就是説,當你發現産品進入外觀戰階段的時候,就標誌著這個産業的技術已經高度同質化,外觀戰就是産品進入紅海戰爭的階段性標誌。
我在大陸看到過一篇文章説外觀投入1美元可帶來1500美元收益,其中説這個外觀設計重要性的時候就舉蘋果手機的例子,我看了後都不想説話,無法理解看問題竟然如此膚淺。我們剛才分析過蘋果手機,這個叫研發叫技術革命,如果我拿蘋果手機來讓各位設計師做設計請問您怎麼設計?我的螢幕就是那麼大,操作鍵就是一顆,其他的全部採用觸摸技術來實現,而且要考慮到最簡約節能的設計,怎麼設計外觀?那就是外面加個框裝飾一下,很簡節很大氣。最讓人覺得膚淺的是説在外觀投入1美元可帶來1500美元收益,在大陸的製造環境下説這個話一聽就知道是不懂製造業情況,沒在企業好好呆過的人。我們都知道大陸是全世界的製造工廠不錯,但是所製造的都是不上檔次的産品,不是不想製造高檔産品,是技術不行,人才不行,體制制度不行。這個問題我點到為止,各位心裏很清楚我在説什麼,不是我在這裡説大陸不好,如果我在這裡講話沒高度不客觀,這個話萬一傳到大陸我就麻煩了。很客觀的説,你們心裏都很清楚這些問題,所以各位到大陸投資的時候在你們的企業中高層的基本都使用台灣本土人,我曾經也在你們台資企業工作過一年。一個産品如果沒有可靠的技術,那麼設計的越漂亮就會使其死的越快。去年有一次在北京,那天有點時間於是就去中關村逛一下,買幾個隨身碟送給學生。那時候清華紫光是很有名氣的一個品牌,於是我就買了五個,等我回去送給學生之後,各位能想像接下來出現什麼結果嗎?接二連三全軍覆沒,這個就是為什麼大陸的民營企業都是短命的原因,是因為企業的核心不行,什麼是企業的核心,就是産品就是技術。一個産品的技術與品質不行的時候,如果此時過度重視外觀設計,那麼就是一個下場,傳播速度越快就死的越快。我這次過來主要是給各位講另外一個概念,那就是戰略,戰略比什麼都重要。
如果按照外觀投入1美元可帶來1500美元收益計算的話,那麼這個收益是多少?1500倍,這個叫胡言亂語。不要説1500倍,外觀設計如果能帶來5倍收益那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了。舉個例子來闡述,松下、LG、三星、西門子這些企業夠重視工業設計了吧,他們從戰略、技術、製造、外觀、行銷上都進行了全面的考慮,看看他們産品的價格,高出多少?那我們不能跟地攤貨比,跟中檔次的品牌産品比,其實價格相差按倍來計算是不大的。前面我們説了,簡約主義設計是一種趨勢,那麼注意觀察會發現南韓走的卻是視覺衝擊力的設計,是一種抓眼球的設計,為什麼南韓設計這幾年就做的很有影響力,其實南韓走的很痛苦。他們為了引起世界的關注,於是就在設計領域搞抓眼球的設計,這種抓眼球的設計在沒有太大技術含量的領域還是不錯的,但是如果在技術很強的領域就麻煩了。就看汽車領域,在技術方面做不錯德國與美國,在節能方面做不過日本,於是就做什麼?就抓眼球,就拿德國、美國、日本的技術,然後把外觀造型做的有吸引力,市場定價又相對較低,於是就吸引了一部分消費者。這個是南韓的國家戰略,因為在技術上沒有太大的優勢,於是就要在設計上進行突破,技術突破是一個複雜而又漫長的過程,而外觀設計突破是一件相對容易的事情。
但是如果工業設計上停留在造型階段,那麼在大陸的前景一定是灰色的。各位都知道奧運會的火炬設計吧,2006年6月至8月,根據選擇最好藝術設計和技術設計方案的原則,北京奧組委執委會審議確定由聯想創新設計中心設計的火炬外形《祥雲》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火炬藝術設計方案,由航太科工集團設計研發的火炬內部燃燒系統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火炬技術方案,並確定由航太科工集團在聯想公司協助下完成火炬外形與燃燒系統結合的火炬樣品製作工作,形成北京2008年奧運會火炬的完整設計,並於2007年1月經國際奧會批准,這個事情有著非常代表性的含義。各位聽了剛才説的發現一個問題沒有,聯想的創新設計團隊做什麼?做外觀造型設計,然後媒體就開始誤倒説火炬是聯想設計團隊設計。各位試想,如果當時內部燃燒技術解決不了會有什麼結果?結果就是修改外觀造型方案。那麼這個事情讓我們看到了什麼?就是看到了大陸的定義,工業設計就是做外觀造型設計。
如果工業只是做外觀造型設計,在歐美可以,但是在大陸不行。大陸的消費者消費觀念還沒健全,企業家的思想意識還不完善,市場競爭體制還不成熟等等的因素,這些以後有機會再來探討。我們看歐美為什麼做外觀造型設計可以呢?因為歐美的市場相對成熟,消費者的消費相對理性,他們首先注重的是産品的性能,所以蘋果手機在歐美賣的好不是因為外觀而是因為技術性能。他們的企業佈局相對合理,一個産業只有少數的幾家企業進行生産製造,並且有非常明確的産品戰略。我開發一個産品需要多少週期,這個産品在市場上培育期是多久、成長期多久、衰退期是多久,在什麼時候進入市場、什麼時候退出市場然後下一代産品的進入,都是有很嚴謹的戰略規劃。每升級一代産品就進行一次外觀造型的革新,所以一個産品的外觀造型可能是3年或者5年才更新一次,而這些設計公司呢就有大量的時間去做研究,因為研究過所以這個設計呢就比較合理,這個價格也就不菲了。而大陸呢?一方面高校設計教育與學術拿來主義,沒有自己的研究,另外一方面缺乏實際的設計經驗。面對大陸這個特色的製造業就不知道如何培養學生,因此也就跟著國外學習搞外觀造型設計,但是光搞外觀造型設計呢在製造業領域好象這個身份又低了點,於是就再拔高説工業設計是産品設計的系統工程。那如果再問什麼是産品設計的系統工程,如何實施,那些學者可能告訴你一些飄渺的概念,當你聽的雲裏霧裏的時候就告訴你一個概念,工業設計是企業的戰略問題。我沒聽明白這在講什麼,後來我好好思想後還是佩服這些學者的,可能是他們也知道了現在大陸製造業最缺的就是戰略,所以也參與進來湊湊熱鬧。
這次我來呢主要也是講戰略,這個戰略的問題我們後面會有一天半的時間來深入談。大陸製造業的特點就是任何一個産業,除了一些國有領域之外,幾乎都有大大小小的幾百甚至幾千家。特別的技術含量低或者技術同質化嚴重的産業,但是大陸的消費者呢跟日本又有點相似,喜新厭舊,於是每個企業都在不斷更新産品。競爭到最後,我們聰明的民族就開始把內部功能技術都模組化,然後就乾脆不斷的給産品換衣服。接下來我給各位算一組數字,各位就會明白我所説的為什麼在大陸工業設計搞外觀造型的明天是灰色的。就拿建築電器領域來説,這個領域中有個産品叫墻壁開關,就是我們裝在墻上控制燈與電源的開關插座。這個領域的生産企業在大陸大大小小加起來又2000多家,保守點算就按3/4是幹抄襲的,那麼有1/4的企業是自己設計或者説外觀創新設計,這個時候就是500家,再這些企業為了保持競爭力不斷推出新産品,平均每家企業一年推出兩款新産品。各位不要覺得奇怪啊,在大陸一家企業一年要是只推出兩款新産品根本不算什麼大事情,我想台灣的企業也是一樣的因為我們都是中華民族嘛。500家X2款就是1000款新産品,我的上帝啊,每年設計1000款新産品,就那個86X86尺寸的小方塊,發展5年就是5000款。這個時候找你做設計怎麼做?如果你不調查市場還好一點,可以設計一些已經淘汰的創意,但是你一深入調查就會發現原來該設計的全都設計過了,而且很多創意都超出你的創意。那麼在歐美呢?一個行業存在的數量非常有限,通常就1-3家,這些企業的産品通常也是3-5年才更換一代。各位一比較就會明白我們的國情與歐美的不同,鄧小平先生就看到了這個問題,在1988年9月,他説:“馬克思説過,科學技術是生産力,事實證明這話講得對。依我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到了1992年春,他在視察南方的談話中又説:“經濟發展得快一點,必須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説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這個觀點是我非常贊成的,只有科學技術進步了,此時再將這個先進的技術通過真正意義的工業設計進行外部的造型設計,而真正的工業造型設計是非常有技術含量的。設計師在造這個型的時候需要考慮的方面非常多,考慮功能技術、使用方式、使用環境、使用人群、當前製造技術、企業可承擔成本等等方面的因素,也就是上述工業設計定義的四個層次七個方面。而我們再看一分調查報告,根據調查顯示,大陸創意設計行業的從業者主要屬於年齡段在20-30歲之間,所佔比例達到93%,各位從業人員的年齡是20-30歲,而且大部分還是只有大學畢業就出來創辦設計公司。我個人表示很擔憂,本來是很好的一個産業,在大陸現在保守估計80%的設計公司都生存的很艱難,這個就是人員結構決定市場生存,像我這樣有著模具、機械設計、結構設計、工業設計、行銷、宗教文化、平面設計、項目管理、職業指導、企業管理、宏觀經濟學、戰略這樣多重專業教育與實踐背景,獲得那麼多學位、職稱、資格證書的人員都不敢去辦設計公司,所以我在大陸面對那些設計公司的時候非常困惑。各位有注意觀察世界華人創新設計大賽的就會發現,這個獎項的評委我可以透露08年這一屆我是唯一一個工業設計專業背景的人員,其他的就是企業與商業界的人員,其中一位就是哈佛商學院的教授。當他們組委會邀請我出任這一屆的秘書長時我就提出要求,而且是非常苛刻的要求,讓我出任可以,但是必須改革。我們看整個國際的設計比賽都已經進入商業化行為,尤其以德國為首的到全世界收錢而且還直接收歐元,而大陸呢?更糟糕,企業出點錢然後拉幾個學者就搞個大賽,通過大賽收集幾個方案。而在我來之前上海工業設計協會就更不像話,舉辦了比賽是正泰集團的一個産品,而且是指定的産品,就是出錢讓所有的設計師來為這個産品進行設計。各位,比賽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推動設計發展而不是商業目的,而上海工業設計協會的行為是嚴重擾亂工業設計正常發展的行為。我們試想,如果每個企業都像上海工業設計協會這樣,找個協會或者學校為企業的指定産品進行設計,客觀的講對企業是非常大的受益者,但是對於設計師的培養與設計環境的培育是一種傷害。這種現象是大陸特色的,各位,很現實的問題擺在我們眼前,歐美的設計注重於設計的直接體驗進行修整,日本是以充分的基礎研究數據為依據,這樣就使得沒有評價與衡量標準的工業設計有了客觀的評價標準體系,而我們思考大陸的工業設計教育體系,其實到現在都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學科體系,並且還沒有得到製造業的認可。此時再幫助企業做這樣的事情,並且是大陸設計教育學者非常喜歡做的事情,讓企業出點錢通過比賽賣點創意,這樣的行為將加速企業對工業設計廉價的認識。
而我一直在觀察,發現了這些問題之後,在出任08世界華人創新設計大賽時就考慮進行改革,寧缺毋濫。站在科技、技術、製造、市場價值的角度來看待創新設計,也就是説我們的創新設計立意一定要有依據,技術是否可實現,為了解決什麼問題實現什麼價值等等這些方面進行思考與創作,如果國際設計比賽都能這樣去要求去做,我想對於設計師的培養是非常有幫助的。台灣的光寶創新設計比賽搞的也不錯,最後要把設計做出來,體現可實現性與價值性。説了這麼多大陸設計教育的不好之處,也談了台灣設計教育的問題,也談了國外設計領域的一些本質,最後我再説説大陸好的值得台灣學習的一面。
其實大哥那裏也有很多好的東西,在設計領域江南大學的張福昌教授與清華大學劉冠中教授,他們兩位還是很值得後人學習的。他們是大陸工業設計的元老,所以有機會聽設計教育問題的可以請他們過來講。他們在大陸引進了工業設計,非常偉大的舉措,二老嚴謹的教學態度也為我所欽佩,結果呢?這些嚴謹的要求嚴格的負責任的學者就被第二代、第三代學者給踩下去了。因為我最近為大陸的工業設計領域非常著急,因此寫了些文章也做了些專訪開了些講座,這是實在忍不下去的情況下才站出來説幾句的。有人説很佩服我的勇氣,敢公開批評,其實不是我的勇氣,只是希望説點實話給學生們一些幫助給學者們一些反思,其實我不怕得罪大陸的學者其中有一個原因今天透露給各位,那是因為有你們這些大陸以外的圈子會邀請我講座,而且基本都是比工業設計有高度的圈子,所以我你們給了我勇氣啊。這也就是説,如果我在宏觀經濟、戰略、管理的圈子批評工業設計的時候所帶來的影響比在工業設計領域內批評所帶來的影響要大很多。
我們用了將近三個小時來探討了工業設計的問題,説了很多,下午我們來講這次講座的重點戰略,文化與戰略。由於時間非常有限,對於一些問題説的不到位、不透徹的希望各位海涵,接下來留十分鐘的時間給各位現場提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