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藝術設計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專稿] 設計教育的國際國內現狀與問題專題講座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12-02 13:24:39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大家不要笑哦,台灣起家的時候也是這樣的情況,就連現在也還有很多在幹貼牌的事情。中國大陸因為地大廣闊,所以存在著發展不均衡是很正常的,就連美國也是嚴重的不均衡。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發展工業設計?企業如何認同工業設計?我對台灣工業設計的讚賞是你們在培養工業設計師的時候根據製造業的需要來進行培養,所以我看到你們一些學生的設計作品有很強的技術實現與製造實現依據性。不過你們的學術確實做的很不理想,我昨天晚上到了後就看了幾篇你們的碩士與博士論文,在論文方面確實是跟大陸有差距。在這裡我給大家介紹下大陸的設計學術情況,台灣也有這樣的現象不過沒有大陸這麼嚴重,為什麼你們學術問題沒這麼嚴重,那是因為你們的考核體系不一樣,所以你們的學術搞的不是很好,因此學術腐敗問題相對少點。那麼大陸設計領域現在的學術是什麼情況呢?請各位聽我慢慢道來。通常是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到國外轉一下,自己懂哪個國家語言就到哪個國家去拿點回來,找點時間翻譯翻譯改一改就一本專著出來了;二如果自己外語不行怎麼辦?因為大陸的英語沒有台灣好,原因就是你們把美國當大哥,而不把自己的親大哥(大陸)當大哥,我很傷心啊。如果自己英語不行也沒關係,帶幾個研究生,讓他們去翻譯翻譯拼一下就可以出版了;第三呢,直接拿書店或者圖書館的書拼拼湊湊,又是一本;四把研究生的畢業論文拿過來拼拼改改又是一本;五是比較可惡的,文學沒學好於是就多加點圖片,到網上下點高品質的圖片,然後加點文字還要求出版社高精度全彩的印刷;六、直接就拿學生的作品整理下出版作品集,定價不緋。另外一部分有深度的學者也感到再幹這樣的學術事情很不好意思,就開始幹交叉學科的事情,於是情感化設計、設計法規、設計心理學等等一系列就出來了。我觀察了一下你們的一些碩士與博士論文也在做這方面的事情,這個叫學術研究,可以理解。但是我個人建議學者們不要拿學生做設計教育交叉學科建設的實驗品,要交叉先從自身做起,先把自身的知識交叉起來。如果真正了解工業設計的人都會明白,工業設計是無法替代製造業,也就是説工業設計只是製造業中的一個服務環節,而不是主導環節。在大陸,很多學者借著這個學科沒有評價體系與標準就整天喊著工業設計多麼多麼偉大。工業設計要想做的很偉大怎麼做?很簡單嘛,就是幹最高端的事情,研發,把工業設計師培養成研發性人才,這樣的設計師就有前途了,這樣我們大陸同胞的製造業就有希望了。

  不知道各位知不知道工業設計的本質,國際工業設計協會理事會第11次年會上給工業設計作了如下的定義:“就批量生産的産品而言,憑藉訓練、技術知識、經驗及視覺感受,而賦予材料、結構、構造、形態、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裝飾以新的品質和規格,叫做工業設計。這個話是學者們經常引用的,我曾經花了幾年的時間理解這句話,發現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原來大陸高校的學者都不懂這句話的含義。這個定義還是很有代表性的,它先定義的是就批量生産的産品,這個主語定義説明瞭什麼問題?説明瞭工業設計一定是面向製造業,製造業是工業設計的基礎。然後要憑藉訓練、技術知識、經驗及視覺感受,這個表達什麼?這個中間提到了四個層次,分別是訓練、技術知識、經驗及視覺感受,對於這四個層次的理解程度就決定了對工業設計教育的理解。美國人怎麼理解?他們沒有什麼太多的理論,就是圍繞這個四個層次進行,他們沒有太多的理論,只講究于實際。所以各位看美國人寫的書就明白了,通常都是邏輯不清楚,他們只把他們實踐中的認識寫出來。歐洲也一樣,他們的設計師訓練的非常到位,對於技術知識的了解,以及經驗與視覺感受,所以歐洲的設計公司做設計跟大陸設計公司做設計完全不是一個概念的。大陸設計公司做設計就是電腦表達,而歐洲的設計公司側重於産品模型製作感受,在模型上進行修整,根據訓練、技術知識、經驗及視覺感受修整到經驗最佳效果,然後再用大陸説的逆向工程你們台灣説的抄數來反求進行現代技術的製造加工。説到這裡大家發現一個問題沒有?模型製作的來源本質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設計,而且就是設計的表達方式,但是到了大陸成為了什麼?成為了外觀模型,而高校的模型課程就是照搬照抄國外的,一些學者到國外轉了轉發現國外有這個玩意,於是回來也就設置了這個玩意,這個叫什麼,這個叫名存實亡。

  逆向工程本來是為了保證工業設計師的設計被科學的轉換成可生産製造的一種工具,到了大陸的設計公司做什麼?不是用來科學的轉換設計成果,而是科學的轉換別人的設計成果,變成了一種科學的用於抄襲設計的工具。再看日本,日本跟歐洲又有很大的區別,歐洲浪漫,日本理性。於是理性到一個地步,把工業設計定義中四個層次的經驗及視覺感受全部以數據研究的方式進行表達,因此我們就看到日本工業設計學科的基礎研究做的非常好,有著大量的研究數據依據,細到一個程度就連不同人群對於色彩的感受都用數據進行表達説明,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日本産品的設計很舒服的原因。但是南韓與日本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就是體現在側重點上,南韓側重於工業設計定義四個層次中的視覺感受,但是他們強烈的視覺感受設計是基於訓練、技術知識、經驗這三個層次基礎之上,他們的最大基礎是日本。現在來看大陸,在工業設計定義的憑藉訓練、技術知識、經驗及視覺感受這四個層次中,高校學者一沒訓練、二沒技術知識、三沒有實際經驗,於是就憑藉著其獨特的方式應用電腦形式來進行視覺感受的教學。如果以畫電腦效果來進行設計比賽的話,台灣的學生是比不過大陸的學生的。而這個視覺感受又沒有基礎研究為依據,於是就使用電腦表達,把現實的製造業設計全部改成虛擬的設計,而這個虛擬最致命的竟然培養一批連製造業最基本的工程軟體都不會表達的設計師。各位了解製造環節就會明白,什麼叫數字化設計與製造,就是把虛擬的設計採用真實的數字進行控制,並且根據數字轉換成製造加工從而控制其加工精度與製造工藝。所以全世界的製造業幾乎都使用CAD、PRO/E、UG等工程設計、製造、加工、産品生命週期為一體的設計軟體。

  舉個例子來説,我使用UG就可以直接實現造型設計、結構設計、産品性能分析、結構優化分析、産品動作機構倣真,從而在虛擬設計階段完善與解決造型、結構、性能設計上的缺陷,並且可以直接賦予所需要使用的材料進行分析、測算,而後自動切換到UG的模具設計模組下進行模具設計,再進行模具虛擬注塑的分析,解決模具設計的缺陷問題,而後切換到加工製造環節進行數控加工機床的程式編輯,最後將程式輸送進數控加工機床就等著模具的成型加工。為什麼美國的波音、通用要用這個軟體,難道是他們比較傻嗎?不是的,現在在講究快速設計與快速製造,在講究提高效率與減少浪費。所以用一個一步到位進行切換比較方便,比較快捷。看大陸的高校怎麼培養,培養學生能會用犀牛建模的已經算不錯的,有些高校更無聊的是培養學生只會用3DMAX,這個嚇死人的,難道這就叫交叉學科?3DMAX是搞影視動畫的,你教這個軟體來忽悠製造業怎麼可行?犀牛、3DMAX這些是非參數驅動軟體,如果要面向製造業就需要與製造業接軌,就算是培養畫圖員也需要培養一些能為製造業畫圖服務的人員。各位聽到這裡是否能明白為什麼工業設計師在大陸難就業了嗎?因為學者對基本的工業設計定義的四個層次都不理解,有機會到大陸看看,哪個工業設計的學者是從製造業上來的,所以既沒有經過企業的設計訓練,又不懂企業的製造技術知識與産品技術知識,不信的話你隨便找個學者問一下,就問他經常帶學生做設計的那個領域,問他幾個産品的國家與國際標準看看他懂不懂。加上沒有企業設計的實際經驗,因此在學科建設上就一定會存在問題,而且是嚴重的問題,這個嚴重的問題就體現在企業不認可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這個其中有很多的因素,我舉其中重要的幾點企業不認可的因素,一、如果説搞創新設計,那也可以,企業也很喜歡,結果發現那些創新要不是創新點滯後行業發展N代就是超越行業發展N代,連最基本的製造業發展動態都不了解。二、如果要搞設計,那麼需要跟企業製造接軌,這樣就算是基礎差點也可以培養培養,但是發現培養工業設計的學生搞企業産品設計難度太大,因為連最基本的技術知識都不具備。三、如果把工業設計的學生招到企業來要想做設計怎麼辦?必須再給他們配一個工程師做助手,或者説配一個工程軟體建模人員做助理,這樣看來工業設計確實是製造業的核心,因為一齣來就業就需要給他配秘書。

  各位不要笑,我為什麼當了設計總監那麼多年後發現這條路很痛苦,就是因為我曾經經常給設計師當秘書。所以後來招設計師的時候就基本只招會工程軟體的學生,然後招一點創意思想非常好的人員出創意,因為那時候我擔任的是國際化集團的設計總監,所以在人員成本上不需要太考慮,但是這樣的企業在大陸是不多的。我們再繼續講這個工業設計的定義,接著説,而賦予材料、結構、構造、形態、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裝飾以新的品質和規格,叫做工業設計。在上述的四個層次上要做什麼?要做材料、結構、構造、形態、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裝飾這個七個方面的工作,這樣才叫工業設計。台灣的工業設計師好一點,基本做到了材料、構造、形態、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裝飾這六個方面,但是還需要加強結構這個環節,這樣工業設計師就有希望領導結構工程師,否則工業設計師的前途還是灰色的。大陸培養的這七個方面基本處於癱瘓狀態,主要培養的學生就是形態能力還可以,其他的六方面基本不行,因此大家就乾脆叫工業設計為外觀設計或者造型設計。為什麼國外的工業設計很受重視,如果工業設計師是按照這個定義進行培養的就一定是創新性人才,但是大陸的學者由於沒有製造業背景的支撐,因此只能根據自己的主觀意念進行理解從而培養了一批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的革命烈士,在就業大軍中壯烈犧牲。

  接下來簡單給大家分析這七個方面的內容,這七個方面中形態是最簡單的要素,主要以藝術為基礎。而其中的材料是一門技術科學,專業性非常強的獨立學科;結構是製造業的根本,是一門製造工程學科,技術性非常強;構造也是需要有基礎,是一門基礎知識性學科;色彩如果做到日本這樣,那就是一門非常偉大的學科;表面加工是連接于新工藝的研究,也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裝飾,這個相對偏藝術,但是需要與工程結合。這些都是很強大的學科,所以把這些交叉到一起能夠真正去運用好的人當然是非常偉大的設計師,按照這個標準的人才培養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們通常説的,什麼樣的老師造就什麼樣的人,也就是説什麼樣層次的老師培養什麼層次的人員,大家如果有機會到大陸去交流的時候看看那些工業設計教師或者學者的簡歷,你就會明白為什麼工業設計在大陸培養的學生無法就業,此話點到為止。

  我們深入思考會發現中華民族是非常偉大的民族,我們有著很深厚文化底蘊的獨特文化,在我們的政治中就體現出來了。民主進入台灣怎麼樣?被改的很有特色,改成極端民主主義,開議會議員拿鞋子打人,非常民主。社會主義到大哥那裏怎麼樣?大哥就把社會主義改了,中西合併,該成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我舉這個想説明什麼?就是想説明一個問題,別人的理論拿到我們自己這裡來,由於我們民族的特殊性,所以都會被特色化掉。同樣的工業設計到了大陸也就被特色化掉了,把這個在國外還算重視的學科到了大哥那裏就變成了低端市場,甚至是地攤貨。什麼叫地攤貨,大陸現在搞設計就是賣效果圖,多少錢一款,有些設計公司甚至是不要錢先免費做,我説句難聽的話,企業家去找小姐都需要付錢,就是找設計不需要付錢。我再説一句難聽的話,全世界最賤的設計師就在大陸,大陸的工業設計師自己糟蹋自己。不過話也説回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原因就在於這個學科被大陸的學者把門檻設置的太低,其實不是他們設置低的問題,而是他們的知識結構就決定了他們只能設置這樣的高度。由於門檻設置太低,加上對於工業設計的理解不到位,於是這個學科的學生畢業就去開設計公司。怎麼開?大家覺得很奇怪吧?你們開公司都很難,需要大量的資金、管理人員、思考核心競爭力、規劃戰略等等,但是他們卻很容易。一方面高校的師資不行,另外一方面卻培養了大量的學生在社會上開設計公司,這是什麼現象?這個就是虛胖現象。各位都很明白,一個大學畢業生懂什麼?沒有社會經驗,不懂企業實際情況,不了解製造技術,不懂得中國的製造環節,不了解材料、結構、工藝、製造、生産以及市場的發展趨勢,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拉著幾個同學,然後租個房子,搬臺太電腦,設計個視覺感受好的網站就開始在上面説自己什麼都能做。

  我給大家舉兩個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一個台灣的一個大陸的,台灣的就舉浩漢,大陸的就舉洛可可,這兩家公司我在大陸都曾經表揚過,但是今天站在台灣,我們説點批評的話。浩漢在你們台灣是做什麼的?是做交通工具的吧,它的公司到底設計行不行我們看一下他的設計作品就知道了。獲得紅點、IF的産品銷售怎麼樣?這個獎我前面已經講過了,根本就沒有什麼市場代表性,是為了商業目的而設置的商業活動。再看看它的汽車設計,我的上帝啊,快來拯救大陸民族汽車業吧,大家看看它們公司設計的汽車,比改革開放剛引進大陸的桑塔那還要難看。改革開放剛引進大陸的汽車雖然難看,但是還是符合中國人的硬線條審美觀,看看它們公司設計的汽車,這也是你們台灣設計的代表了。做汽車設計的難度比其他産品都要難,因為首先你要具備空氣動力學的知識,這個是基本,工業設計學科全世界都沒有設置這門課程的,所以還是需要專業的汽車設計人才來做這個設計。再談大陸洛可可,在座的各位都懂英語,看看這個在設計裏的基本含意是什麼?其他的就不用説了,一看名字就知道是非設計專業的。不過這家公司的炒作方式是很獨特的,大家有機會可以研究一下這家設計公司的商業炒作,不過從我們專業的戰略角度來看缺少深度,所以我是不研究的,因為不用研究一看就明白了是怎麼回事情。這個就是我們中國人的設計公司,小弟比大哥好一點,但是還是好不了多少。我到國外看那些設計公司,説心理話確實有優勢的地方,不過不一定引到大陸來能適應大陸的技術與製造環境。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陳根個人簡介
· [專稿] 別拿金融危機找設計創新説事
· [專稿] 工業設計到底是什麼?該如何發展?
· [專稿] 中國工業設計教育的問題根源與對策
· [專稿]對畫空間:畫中有話 開幕現場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