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2年起至今,每年藝考的大潮都是浩浩蕩蕩、蔚為壯觀,據統計,中國美術類考生人數是世界上最多的國度。在這龐大的考生數目中,當然會有一部分因為喜愛繪畫並具有天賦而選擇藝術的考生,但是隨著擴招潮的到來,在這其中,就有了許多希望通過藝考“曲線救國”上大學的孩子。這些大量的考生通過藝考被“消化”在了設計、動畫、油畫、中國畫等美術專業中,但是,逐漸的有些學生學習的消化不良反應開始出現,這其中以中國畫為甚。其實,中國畫作為中國藝術的傳統門類有這幾千年的歷史傳承,在這個綿長過程中所形成的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技藝,也不是考前突擊班所能教授的,短短的大學四年美術教育似乎剛感覺開了個頭就要結束了,這也是許多學中國畫的學生會選擇繼續深造學習的一個原因吧。所以真正能從院校中國畫學習走出來的畫家是鳳毛麟角。
如此看來似乎是悲觀的論調,那這些選擇了學習中國畫的孩子怎麼辦?難道因為面對無法消化的龐大傳統而自慚形穢,逐漸放棄另作他選?結局可能並沒有如此悲觀。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代社會對藝術有了更大的寬容度,藝術之門是對每一個人敞開的,或者説人人都有藝術家的潛質,關鍵是怎麼來發掘。而這種發掘學生的潛質就是院校美術教育應該做的關鍵。
黃華三新作
2012年2月份,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黃華三帶領自己的學生將中國畫展辦到了美國,讓美國的,至少是普通民眾能看到當代水墨另外一種發展的面貌,看到了中國與西方或者其他文明國家的不同傳統,同時也展現了中國年輕人在水墨畫創作上比較真實的狀態。黃華三老師不拘泥于中國畫傳統的教育方式。他不強調臨摹,鼓勵學生形成個人風格,擁有獨到的技法。堅信藝精於勤,認為筆墨技術是在長期錘鍊中逐漸形成的。因此,他的學生在今天畢業就失業的嚴酷現實中,還能一畢業就充分感受到職業藝術家的自在, 其中不乏佼佼者。而黃老師自己在創作中所遵循的傳統意識依然很強烈,其作品呈現出了一種既不泥古亦不崇洋的面貌,自然、舒展、堂正、典雅。他內心所嚮往的,是他的學生要在不斷的實踐中才能理解的那種文化的回歸與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