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薦讀

“彩虹村”的樣本價值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丨 作者: 丨 時間:2023-03-28 丨 責編:唐華

你見過24歲就當上村支書的女孩嗎?最近,一條短視頻火了。視頻裏,主人公張桂芳講述了自己回鄉當村支書的故事,人們由此認識了這位“95後”村支書和她的“彩虹村”。

26歲的張桂芳畢業于天津農學院,擔任河南省鶴壁市三家村黨支部書記已有兩年多。面對曾經負債的村莊,她提出發展彩色墻繪,改變村貌,吸引遊客。結果,不僅吸引了農業客商,曾經收益不高的土地也流轉了出去,蜜本南瓜還成了支柱産業。其實,“彩虹村”本是個不起眼的小村子,周圍除了嶺就是溝。伴隨村莊走紅,人們以其為樣本做了很多解讀。從鄉村價值角度來看,這個普通村莊之所以能取得初步成績,就在於彰顯了鄉村全面價值。

新發展階段,彰顯鄉村全面價值是鄉村振興的必然選擇。一方面,鄉村不再是單一從事農業的地方,還有山清水秀的生態涵養功能、令人嚮往的休閒觀光功能、獨具魅力的文化體驗功能;另一方面,越來越多農民選擇離土不離鄉。目前,超過3/4的農民工在省域內就業,超過一半在縣域內就業,農民就近就地就業趨勢明顯。在上述背景下,開發農村多重功能、彰顯全面價值,有著特殊意義。

借助鄉韻鄉味,突出鄉村文化價值。不少鄉村存在同質化現象,一個模子套到底,千村一面、千景一版。一個重要原因是獨特的文化資源、民俗風情沒有充分開發,市場細分不夠,創意花樣不多,沒有“獨門絕活”。要突出差異化,在區域特徵、文化特點、民族特色上下功夫,打造地域特色鮮明、鄉土氣息濃厚的鄉村産業。要盡可能保留村莊風貌、肌理,借助鄉土文化、民俗風情、農耕文明,吸引更多文旅企業來投資興業。

瞄準綠色生態,挖掘鄉村生態價值。綠色生態是鄉村的最大優勢。過去,行路難、如廁難、環境差等成為影響農村生活的痛點,也阻礙了城裏人下鄉。“彩虹村”以修路鋪管、清理河道開始,以村貌新帶人氣旺。這啟示我們,鄉村振興要在産業生態化和生態産業化上下功夫,統籌考慮産業振興和生態振興。可以把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旅遊、特色産業等有機結合,實現産業發展與環境改善互促互進,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

依靠引人育才,追求鄉村經濟價值。戲好要靠唱戲人,鄉村全面價值的挖掘離不開人才。到各地去,聽到最多的,就是農村缺能人。以前做農業農村工作,更多的是考慮人往哪去;而現在要重點考慮人從哪來,吸引各方人才到鄉村大顯身手。過去更多的是考慮發展哪些産業和産品;現在還要考慮怎樣規劃佈局、如何集聚要素,通盤考慮釋放經濟潛力。吸引人才,才能為鄉村注入新鮮血液和新穎想法,延長産業鏈、提升價值鏈,帶動農民增收。

聚焦農民主體,實現鄉村社會價值。儘管城鎮化率已達65.2%,但是仍有近5億人常住農村。鄉村是熟人社會,有鄉愁鄉情。一些地方在鄉村建設中,存在盲目造綠造景以及過度亮化硬化等行為。“彩虹村”的例子啟示我們,鄉村建設主要是解決“有新房沒新村、有新村沒新貌”問題,而不是要另起爐灶搞新村建設,更不能違背農民意願搞大拆大建。鄉村振興是為農民而興,鄉村建設是為農民而建,要問需于農、問計于農、問效于農。

鄉村不是凋敝落後的代名詞,完全可以與城市一樣,建設成為現代生活的承載地、美好嚮往的棲息地。黨的二十大報告和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都提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這意味著,鄉村必須實現由表及裏、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不僅要發展經濟,而且要全面彰顯鄉村的經濟價值、生態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展示産業美、生態美、社會美、文化美。(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喬金亮 )

專欄
薦讀
專題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