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原創推薦

【傳習錄】中國式現代化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現代化

來源:中國網 丨 作者:沈夏珠 丨 時間:2023-02-16 丨 責編:華章 安然 宇馨

沈夏珠 江西師範大學新時代黨的強軍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

近日,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開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黨的二十大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概括了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五個方面的中國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這既是理論概括,也是實踐要求,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瞭一條康莊大道。”因此,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這五個方面的中國特色所闡明的科學內涵、明示的實踐要求,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必然要求。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從而提出了創新發展的實踐要求。人口規模巨大,是中國的基本國情,這一國情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特色,也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特有的機遇與挑戰。人口規模巨大,意味著充沛的人力資源和旺盛的市場需求,也意味著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社會保障的巨量負擔。因此,在每人平均資源受限的條件下,要滿足全體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必須堅持創新驅動發展。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低附加值的生産方式不可持續,必須實現科技密集型、集約型生産方式轉換,必須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變中國人口的數量優勢為數量、品質雙優勢,把中國式現代化的動力放在國家創新能力提升、勞動者素質提高上來。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從而提出了共用發展的實踐要求。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與其他性質的現代化的本質區別,是馬克思主義人民立場觀點在中國現代化事業中的體現和實現。只有追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才是中國式現代化,才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否則就失去了中國特色和社會主義特徵。

既然要實現共同富裕,就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用,也即要貫徹共用發展理念。貫徹共用發展理念的基礎性、根本性工作是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基本分配製度,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要讓廣大勞動者勞有所適、勞有所得、勞動致富。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從而提出了協調發展的實踐要求。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物質的存在,也是精神的存在。因為是物質的存在,所以有衣食住行的物質需要,否則就無法維持生命;因為是精神的存在,所以有思想情感交流的精神需要,否則就無法提升生命。因此,人類社會必須進行物質生産和精神生産,用以滿足人們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否則就無法存續和發展。

堅持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改革開放具體實際相結合得出的必然結論。如果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物質文明越來越發達,但是社會上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盛行,公民思想墮落、道德滑坡、生活腐化,這種現代化就不是社會的進步。因此,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和弘揚革命文化,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社會主義新風尚。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從而提出了綠色發展的實踐要求。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自然的存在,也是社會的存在,人有自然和社會的雙重屬性。因此,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是人類社會發展需要調處的最主要的兩方面關係。要調處好人與自然的關係,必然要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要調處好人與社會的關係,必然要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文明。更進一步講,建設生態文明是建設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的先決條件,任何形態的文明總是在一定自然生態環境中展開的,沒有良好的生態文明,就沒有其他形態文明的良好物質承載,就難以維續。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因此,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要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推動綠色低碳迴圈發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從而提出了開放發展的實踐要求。經濟全球化是各國謀劃發展所要面對的時代潮流。儘管當前這一時代潮流受到保守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逆流和新冠疫情的衝擊,但是經濟全球化的歷史大趨勢不可逆。中國要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定做經濟全球化的推動者、自由貿易的捍衛者,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踐行開放發展理念,利用好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揮好自身比較優勢,實現資源全球配置,充分借鑒和吸收先進國家的經驗,推動完善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實踐證明,中國式現代化走得通、行得穩,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由於中國總人口超過14億,當今世界實現現代化的國家和地區總人口不過10億左右,隨著中國現代化水準的不斷提高,必然極大地提升人類社會現代化整體水準。從這一意義上講,中國式現代化也是提升人類社會現代化水準的必然選擇。與此同時,它也給世界上其他人口規模巨大的國家,尤其是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中國式現代化不僅在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按照中國式現代化五個方面中國特色所闡明的科學內涵、明示的實踐要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因此,中國式現代化,必然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現代化,是一種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用成為根本目的的現代化。(責任編輯:華章 安然 宇馨)


專欄
薦讀
專題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