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作者:鐘瑞添(廣西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區域實踐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長期實踐探索的成果,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深入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對於激勵我們自信自強、踔厲奮發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中國式現代化繼承和發展了人類對美好生活的理想追求
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淵源是多元的,最主要的是對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理論的繼承與發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與超越。
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理想為中國式現代化指明瞭方向。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産力是推動社會進步最活躍、最革命的要素。資本主義制度作為對封建制度的否定,在歷史上曾經起到過非常革命的作用,“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産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産力還要多,還要大”。但馬克思、恩格斯對社會發展的研究,從來都不是“唯生産力論”,而是把生産力和生産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放在一起進行研究。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生産勞動異化為“資本家對工人的統治,就是物對人的統治,死勞動對活勞動的統治,産品對生産者的統治”,其結果是資本家財富的積累和無産階級相對貧困的積累。資本主義私有制是産生勞動異化的根源。無産階級革命只有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創立社會主義制度,才能“給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給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質生活和閒暇時間,給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
中國古代豐富的社會理想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有益滋養。“大同社會”是中國古人提出的理想社會,所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排斥和鄙視那種損人利己、傷天害理、為富不仁、唯利是圖的社會行為,推崇和讚美崇仁愛、重民本、守誠信、講辯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理念。先輩們的理念儘管只是對社會圖景的憧憬,但也為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提供了重要啟迪。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産黨奮進探索的歷史成果
中國近代史充分證明了“落後就要挨打”的深刻道理。當我們用大刀長矛對抗列強的火槍大炮,當我們的農業文明與幾乎空白的近現代工業被迫去應戰西方成熟的工業文明與完備的工業體系,只能是潰敗的結局。面對苦難,中國人民沒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奮起抗爭。一代代有識之士對救亡圖存方案的探索是從“工業化”開始的。以器物現代化為目的的洋務運動,提出了“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結果一場甲午戰爭,宣告了器物現代化夢想的破滅;以制度現代化為目的的百日維新,行“新政”、廢八股、興新學,結果在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無情打壓下夭折了;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延續了數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資産階級民主共和國,然而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的帝制復辟幾乎葬送殆盡。中國近代的現代化探索充分説明“在一個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國裏,要想發展工業,建設國防,福利人民,求得國家的富強,多少年來多少人做過這種夢,但是一概幻滅了”。
面對苦難的中國,中國共産黨首要的歷史任務,就是要為中國走向現代化創造根本社會條件。中國共産黨的誕生,深刻改變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在艱苦卓絕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産黨人浴血奮戰、百折不撓,就是要“使中華民族來一個大翻身”,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由半殖民地變為真正的獨立國”“造成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的先決條件”,進而建設一個“被新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這個歷史任務,是在中國實現現代化的政治前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使中華民族一去不復返地結束了任人宰割、飽受欺淩的時代,開啟了獨立自主地探索邁向現代化、實現民族復興歷史進程。
新中國成立之後的首要任務,就是為現代化建設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在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共産黨一方面建立和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建立了確保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通過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了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另一方面,開始了實現現代化的積極探索,基於當時世界範圍的共識,提出了“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現代化目標。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中國共産黨正式提出“努力把我國逐步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的現代化建設任務,中國的現代化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理論創新和成功實踐,確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和主要路徑,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呈現出加速度發展態勢。在這個時期,我們黨對現代化探索的成果主要體現在:提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我們當前最大的政治,“因為它代表著人民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我們搞的現代化,是為了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絕不是只有極少數人富起來的現代化;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現代化建設發展的主要動力源泉是改革開放,這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現代化建設成敗的關鍵一招;中國式的現代化的佈局,必須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加快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
新時代十年偉大實踐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進入新階段。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我們黨在理論上守正創新,形成了更為完善的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在實踐成效上,經受住了來自經濟、政治、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現代化偉業蹄疾步穩地向前推進。新時代十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黨的二十大擘畫的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是新時代十年“認識上不斷深入、戰略上不斷成熟、實踐上不斷豐富”的全面總結,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道路遵循。
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史充分證明,沒有中國共産黨就沒有社會主義,更不會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要隨時“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只有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才能確保現代化建設的正確方向,才能使全體人民在風雨來襲時有可靠的主心骨,才能集聚起萬眾一心、共克時艱的磅薄力量。
基於國情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徵,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將徹底改寫現代化的世界版圖,充分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充分體現新時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充分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發展進步的整體面貌。
堅持敢於鬥爭,依靠頑強鬥爭打開中國式現代化新天地。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全黨,“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鬥,務必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惟其艱巨,所以偉大;惟其艱巨,更顯榮光。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必然充滿艱難險阻、風險挑戰。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必須有足夠強的“志氣、骨氣、底氣,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知難而進、迎難而上”,以大無畏勇氣,依靠頑強鬥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的建構和成功實踐,超越了以自由主義、資本至上、西方中心論為支柱的西方現代化模式,在實踐中為人類社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現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國方案,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