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原創推薦

【傳習錄】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戰略意義和實踐路徑

來源:中國網 丨 作者:于樂榮 丨 時間:2022-04-07 丨 責編:樂水 安然 張艷玲

于樂榮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近日,《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12月28日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在當前國際局勢動蕩背景下,認真學習並深刻領會這次講話精神,對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具有重要理論和實踐意義。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看,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回顧黨的百年奮鬥歷程,“三農”問題是貫穿于各個時期的根本性問題。從革命時期中國共産黨帶領農民解決土地問題,到新中國成立後的建設和改革時期,黨帶領農民解決溫飽並邁向小康。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帶領農民徹底擺脫絕對貧困,實現全面小康。“我們要堅持用大歷史觀來看待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只有深刻理解了‘三農’問題,才能更好理解我們這個黨、這個國家,這個民族”。解決好“三農”問題事關民族復興之大局,必須要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應變局、開新局的關鍵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看,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當前,俄烏衝突未息,同時疊加新冠肺炎疫情、氣候變化、自然災害和貿易摩擦等多重風險,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全球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日益增加。在這樣的局勢下,更需要穩住農業基本盤,穩住農村這一頭,以贏得應對風險挑戰的主動權。“十四五”時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也是挖掘農村內需潛力,暢通城鄉經濟迴圈、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把戰略基點放在擴大內需上,農村有巨大空間,可以大有作為”。因此,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黨和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強調“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於脫貧攻堅”。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後,脫貧地區防止返貧的任務還很重,需要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與脫貧攻堅相比,鄉村振興是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全面振興,是包括脫貧地區、脫貧人口在內全部農村的振興。因此,鄉村振興任務更加艱巨,需要全黨全社會共同推進。

此次講話也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實踐指南。首先,明確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是守住糧食安全底線。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嚴峻,國內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居民消費結構持續升級,糧食供求緊平衡的壓力長期存在。要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産品供給,就必須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提升農業現代化水準。耕地是糧食生産的命根子,要保護耕地,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科技是保障糧食穩産增産的根本出路,要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推進農業關鍵核心技術,特別是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健全農民種糧收益保障機制。

其次,指出鄉村振興的前提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後,黨中央設立5年過渡期,過渡期內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確保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實施常態化監測,重點監測收入水準變化和“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繼續精準施策,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等重點地區,給予傾斜支援,讓脫貧基礎更加牢固、更可持續。集中力量在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實施一批補短板、促發展項目,持續加大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産業就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區融入等後續扶持力度,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加強監管扶貧資産,確保其持續發揮作用。

再次,要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政策落地見效。鄉村在食物供給、生態涵養、文化傳承等方面具有特色資源和獨特價值,應充分拓展農業的多種功能、挖掘鄉村的多元價值,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推進空間佈局、産業發展、基礎設施等縣域統籌,打造城鄉聯動的優勢特色産業集群,帶動農民就地就業、增收致富。以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為重點,持續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加強農村道路、供水、用電、網路、住房安全等重點領域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基本功能,解決突出問題,逐步使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加快構建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做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提升鄉村治理效能。

最後,強調要健全鄉村振興推進體制機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要健全黨領導農村工作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工作機制,提高新時代黨全面領導農村工作的能力和水準。(責任編輯:樂水 安然 張艷玲)

專欄
薦讀
專題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