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薦讀

糧食安全,念茲在茲的“國之大者”

來源:荔枝新聞 丨 作者:鄧海建 丨 時間:2022-03-09 丨 責編:郭素萍

  特約評論員/鄧海建


  3月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他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把確保重要農産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作為首要任務,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真正落實到位。


  食為政首,谷為民命。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千百年來,作為農業大國和人口大國的中國,對於“一粒糧食能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 更有切膚之感。讓十多億人口吃上飯、吃穩飯、吃好飯,是黨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次次考察調研,總要去農田看一看,察墑情、看苗情、問收成。家常話語,意味深長,飽含著總書記對端牢“中國飯碗”的殷殷期待。“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的諄諄叮囑,正在各地化成“糧食生産年年要抓緊”的實際行動。時下,從嶺南大地到東北平原,從魚米之鄉到塞上江南,田野開始復蘇、耕地正在“升級”、農機排隊檢修,一幅春和景明的春耕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今年是我國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打好春季農業生産第一仗,牢牢守住糧食安全這條底線,對於經濟工作“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有著重要意義。


  糧食要安全,先要藏糧于地。耕地是糧食生産的命根子。談到耕地保護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歷數過當前幾類突出問題:挖湖造景,挖魚塘、建養殖場、種花卉果木,佔用耕地亂象屢禁不止;在耕地佔補平衡上弄虛作假,搞“狸貓換太子”;放任亂佔耕地建房,“崽賣爺田心不疼”……一句話,耕地“非農化”“非糧化”仍是糧食安全的心腹大患,而各地重視糧食安全的共識也越發清晰。例如,江蘇提出“穩住農業基本盤、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更高水準穩産量、穩面積,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貢獻。


  糧食要安全,還得藏糧于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解決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 時下而言,藏糧于技起碼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一則,科技是糧食安全之基。種子是現代農業的“晶片”。“種源安全,關係到國家安全,必須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上去,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 二則,科技是糧食增産之力。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和物質裝備支撐,最終才能真正實現——科技降成本、科技提品質、科技增産量、科技提效率、科技促發展、科技增效益。“中國現代化離不開農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在人才。” 農業科研人員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中國農民才能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保障糧食安全是永恒的課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 裝滿“米袋子”、充實“菜籃子”,事關千家萬戶的民生福祉。挑上“金扁擔”,種出“幸福糧”,不負好春光,踔厲再向前。(鄧海建)


專欄
薦讀
專題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