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偉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副教授
2022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主席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社會保障界代表時提出,要在推動社會保障事業高品質發展上持續用力,增強制度的統一性和規範性,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
當前中國已經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強調推動社會保障事業高品質發展有著重要指向意義。
高品質社會保障是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應有之義。現代化社會保障具有收入再分配性質,即低收入群體從社會保障體系中享受的福利比例相對要高於高收入群體,而高收入群體繳納的直接社保經費或間接負擔(稅收和財政撥款)相對要高於低收入群體。正因為社會保障具有收入再分配性質,可以在有效防範社會收入差距擴大、促進全社會共同富裕中發揮更大作用。隨著中國社保制度體系逐步完善,低收入群體和困難群體享受到的社保福利水準也逐漸提高,社保網路的兜底功能也越來越強,實現共同富裕也有了兜底性制度基礎。
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和預期轉弱的經濟發展階段,增加社保支出和推動社保事業高品質發展,也有利於經濟恢復平穩和高品質增長。社保支出具有一定的逆經濟週期調節功能,在經濟下行階段擴大社保支出有利於穩定社會總需求,産生消費乘數效應從而助力經濟更快走出蕭條低谷。日前,財政部已經提出要在2022年適度上調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一些地區也出臺政策支援擴大生育保險等方面支出,同時削減社保繳費負擔。上述種種措施,都是通過逆向調節的方式助力經濟回到穩態均衡增長路徑,反映出一個高品質發展的社保體系能夠熨平宏觀總需求的波動和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反過來,經濟持續穩定的高品質發展也為社保基金籌資提供了源頭活水。因此,高品質的社保體系與高品質增長是互相促進的關係。
在老齡化加速發展的階段,強調發展多層次、多支柱的養老保險體系有著重要意義。2021年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60周歲以上人口達到了26736萬人,佔人口比重為18.9%,其中65周歲以上人口為20056萬人。而16-59歲年齡段的勞動年齡人口為88222萬人,佔人口比重為62.5%。如果65歲以上人口全算作退休年齡人口,這意味著2021年全國74652萬就業人員要負擔2億人的養老。從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狀況看,2020年全年基金收入49229億元,基金支出54656億元,已經處於基金支出大於收入的狀況。因此,在加速進入老齡社會的階段,僅依靠基本養老基金體系難以長期應對支出大於收入的壓力。
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不僅是分散養老風險和維持社保體系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有利於滿足不同層次養老需求。畢竟,公共性質的養老保險是迎接老齡社會的一種兜底式保險,不太可能同時做到廣覆蓋和高水準。要使得社會保障體現公平性質,實現社保網路的最廣泛覆蓋是必要條件。而一旦實現了廣泛覆蓋,不可能享有高水準高層次的福利,因為存在基金收支預算的約束。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尤其是鼓勵商業養老保險有序健康發展,對於滿足更多樣的社會需求意義重大。商業保險體現個人選擇,社會保險體現社會福利,相互補充共同發揮作用才能為未來做好保險制度準備。
所幸的是,中國已經建立起嚴密的社保網路。《2020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20年末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到了99865萬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45621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54244萬人,相當於16周歲以上除在校生外的人口基本被納入基本養老保險體系。數據還顯示,2020年末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實際領取待遇人數達到了16068萬人,可見中國的社保制度已經使得最廣泛的老齡人口受益。
在實現廣覆蓋後,需要大力推進社保制度的統一性和規範性。由於不同地區的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基數和待遇發放基數不同,即使繳費率全國統一,退休人員享受的退休待遇也會存在較大的地區間差異,這不利於實現社會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因此,未來完善社保制度需要在推進制度的統一性和規範性上下功夫。在規範省級統籌制度和加大基金中央調劑力度基礎上,紮實推進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全國統籌,從而促進公平的社保制度高品質發展。(責任編輯: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