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原創推薦

中方為推動中美關係轉圜展現巨大誠意

來源:中國網 丨 作者:張志新 丨 時間:2022-03-09 丨 責編:唐華

張志新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

3月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記者會,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談及中美關係時表示,展望未來中美兩國應當用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三原則”替代競爭、合作、對抗的“三分法”,推動美國對華政策重回理性務實的正軌,推動中美關係重回健康穩定的正道。這是近期中國高層再次就中美關係發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展現出中方對早日實現中美關係轉圜的巨大誠意。

正如王毅外長在記者會上所言,“當今世界確實很不太平,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一幕幕向我們展開。個別大國為了維護其霸權地位,重拾冷戰思維,製造陣營對立,進一步加劇了動蕩與分裂,讓本來就問題纏身的世界雪上加霜。”當前,國際社會還沒有徹底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烏克蘭危機又接踵而來,這使得本就充滿不確定性的國際形勢變得更加複雜動蕩。在此背景下,“各國需要的是團結而非分裂,是對話而非對抗”。中國和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應當承擔自己的國際責任,展現出大國應有的擔當,引領國際社會“加強團結合作,攜手應對挑戰,持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努力為世界開闢光明和美好的未來”。

那麼,如何理解中方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三原則”呢?事實上,美國拜登政府上臺一年以來,不僅沒有徹底逆轉特朗普時期對華實施的“新冷戰”政策,甚至一定程度上在遏制中國發展方面走得更遠,也使中美關係轉圜變得更加困難。去年11月16日,在同拜登舉行視頻會晤時,國家主席習近平闡明瞭新時期中美正確的相處之道,兩國元首就中美關係重要性、反對打“新冷戰”等達成重要原則共識。美國官員也在不同場合做出如下表示,即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的體制、不尋求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援“台獨”,以及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對抗。然而,正如王毅外長所言,美方的上述“四不一無意”的表態始終飄浮在空中,遲遲沒有落地。擺在我們面前的事實是,美方仍不遺餘力地對中國開展零和博弈式的“激烈競爭”,不斷在涉及中方核心利益的問題上攻擊挑事,接連在國際上拼湊打壓中國的“小圈子”,不僅損害兩國關係大局,也衝擊國際和平穩定。

以台灣問題為例,50年前中美簽署《上海公報》確定的一個中國與和平共處等原則,一起構成中美關係正常化和兩國建交的政治基礎。50年後的今天,隨著中美戰略競爭進入白熱化,美國保守派越來越蠢蠢欲動,試圖對華打“台灣牌”,將中美關係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近期,白宮公佈所謂新版“印太戰略”,公開把中國列為“地區首要挑戰”,並稱“華盛頓將與地區內外的夥伴合作,維護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對此,王毅外長在2月22日應約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通話時即指出,美方試圖把“以臺制華”納入美“印太戰略”,明顯是在發出對華圍堵遏制的錯誤信號。3月7日,王毅外長再次指出,“美國一些勢力為了遏制中國的振興,縱容鼓動‘台獨’勢力發展,挑戰和掏空一中原則,嚴重違反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嚴重破壞臺海和平穩定,不僅會把台灣推向危險的境地,也將給美方帶來難以承受的後果”。顯然,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係正常化和兩國建交的政治基礎。所謂“根基不牢,地動山搖”,正是由於美方執意挑戰一個中國原則,破壞兩國之間50年前達成的相互尊重領土與主權完整的原則共識,才導致當前雙邊關係墜入谷底,甚至可能在臺海迎頭相撞,發生正面衝突。因此,當務之急是美方改弦更張,重回《上海公報》共識,才能保證中美關係的根基不至於坍塌。

再以應對全球性挑戰為例,正如習近平主席所指出的,“在全球性危機的驚濤駭浪裏,各國不是乘坐在190多條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條命運與共的大船上。小船經不起風浪,巨艦才能頂住驚濤駭浪。”王毅外長也表示,面對全球性挑戰,沒有國家可以置身事外,也沒有國家可以獨善其身;我們必須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在應對新冠疫情、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網路安全等全球性問題上加強溝通協調,凝聚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即便當前中美兩國的戰略競爭加劇,雙方在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應對氣候變化、反恐與防擴散,乃至維持全球金融市場的平穩等方面仍然是共同利益大於彼此之間的分歧。因此,對美方而言,當務之急是摒棄零和博弈和冷戰思維與唯我獨尊的霸權心態,切實與中方共同尋找崛起大國與守成大國的相處之道,在和平共處中實現“雙贏”“多贏”乃至“共贏”。因為只有如此,才能維護世界的和平穩定與長治久安,中美兩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利益才能得到切實的保障。(責任編輯:唐華)

專欄
薦讀
專題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