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薦讀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中國實踐

來源:今日中國 丨 作者:康凱 丨 時間:2022-03-07 丨 責編:郭素萍

早春三月,全國兩會又踏著春天的腳步如期而至。作為中國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國兩會也是世界觀察中國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的最好窗口。

兩會期間,來自中國各地區、各民族、各行業的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把廣大人民群眾的呼聲和願望帶到會場。大家共商國是,共謀發展,共逐夢想。當人民的心願與黨和國家的意志高度統一,當代表委員們將兩會精神帶回基層,並播種在更多人的心田,一個更加彭勃發展的中國,也就在這個春天裏茁壯成長。

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道路

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政治制度,選擇什麼樣的發展道路,是關係國家前途和人民幸福的重大問題。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正式建立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實現中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確保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始終把國家的前途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斷得到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不斷豐富完善,公共政策制定的及時性、系統性、針對性和有效性不斷提高,人民民主煥發出勃勃生機。

2021年3月11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經過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修正草案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修正草案。作為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職權的重要制度保障,這兩部法律迎來了施行30多年來的首次修改。修法的一個亮點,是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堅持“全過程民主”寫入法律,讓“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堡壘更堅固。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組織,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中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全過程民主的重要形式和重要環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是中國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制度安排。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成功召開,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重大的歷史性貢獻。中國共産黨人籌建成立新中國的工作,就是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進行的。新中國成立以後,人民政協不斷發展完善,確立了中國共産黨同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併為鞏固新生人民政權、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70多年來,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人民政協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服務黨和國家中心任務,在建立新中國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處處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理念

人民,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

十九大報告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無不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要解決的問題的。中國式民主最寶貴的品質,正在於“行得通、很管用”,實實在在推動社會文明進步、惠及14億中國人民。

在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提出的建議提案,大到國家立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制定、財政預算編制與執行監督等,小到規範校外培訓機構、補齊農村養老短板、破解大城市住房難、為空巢老人提供更多救助保障……接地氣的兩會,傳遞著民生溫度,也將“人民至上”理念深深鐫刻在中國式民主實踐進程中。

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而且廣泛凝聚起廣大人民推進改革發展的強大力量。正是在有效保證人民廣泛參加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的制度安排下,中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準躍上了新的大臺階,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國內生産總值超過110萬億元,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超過1萬美元,城鎮化率超過60%,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

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人民民主的真諦。在兩會的民主殿堂,通過廣泛而深入的協商民主,實現了民意的匯總、民智的匯集、民力的匯聚,找到了思想的共同點、利益的交匯點、解決問題的切入點。這一“集大成”的過程,就是發揚民主、集思廣益的過程,就是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過程,就是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過程。

保證和支援人民當家作主不是一句口號、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中國50多萬個大大小小的行政村裏,有一面“明白墻”村村可見。村集體財務收支情況,幫扶濟困名單公示,各類涉農資金使用,選舉公告,最新的政策宣傳等全都“上墻”。

在鄉村城鎮,2800多名縣委書記,每一天所急所想、所思所為各不相同,但他們都有共同的初衷和目標,那就是讓一方水土的每一個人,都能過上嚮往的美好生活。

在各個城市,市、區人大代表深入基層一線,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需求、解決群眾的“煩心事”。

在中國大地上,全過程人民民主已成為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民主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不僅有完整的制度程式,而且有完整的參與實踐。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國家決策的參與者,這正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魅力所在。

2019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到上海長寧區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考察時指出,我們走的是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決策都是依照程式、經過民主醞釀,通過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産生的。

全過程人民民主既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也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都是經過逐級投票、自下而上選出的人民意志代言人。中國共有五級人大代表262萬多名,包括各階層、各地區、各民族、各方面的代表。其中縣鄉兩級人大代表佔94%,都是由選民一人一票選出來的。全國人大代表來自各行各業,相當比例是來自基層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代表,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也有自己的代表。

在中國,任何一項關乎全局的重大決策,都是經過充分的民主程式,最大限度徵詢各方意見建議做出的。2021年兩會代表委員審查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可以説是“全過程”民主的典型。為編制好“十四五”規劃,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領導和謀劃,堅持頂層設計和問計於民相結合,多次赴地方考察調研,主持召開7場專題座談會,並推動首次以網際網路方式徵求意見建議,累計收到網民建言超過101.8萬條。會議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四到團組,認真聽取代表委員各方面意見和建議。代表委員認真審查討論規劃綱要草案。最終,吸收各方面意見和建議,規劃綱要草案做出55處修改。從醞釀到出臺,這一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的過程,向人們生動詮釋了全過程民主的要義。

最大限度凝聚民心民力,充分調動億萬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産生、發展和不斷完善,保障了中國道路的成功,必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國家長治久安築牢民主基石。(作者係今日中國雜誌社特約評論員)


專欄
薦讀
專題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