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標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邏輯起點。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十個明確”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核心內涵進行了概括。在第三個“明確”中,共同富裕成為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核心要義。中國要在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征程中,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2021年8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會議指出,改革開放後,我們黨深刻總結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認識到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打破傳統體制束縛,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推動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採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促進共同富裕創造了良好條件。現在,已經到了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黨中央對實現共同富裕的重大戰略部署,一方面反映了中華民族最為質樸的理想和中國人民長久以來的殷切期盼,體現了歷史發展的延續性,另一方面順應了新時代發展的要求和方向,反映了社會主義的根本要求和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
2021年“七一”重要講話指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兩個結合”為新時代繼續發展當代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指明瞭方向,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文明的內在契合性。我們應該以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價值指引,在“兩個結合”的視域中紮實推進共同富裕的理念闡釋與實踐進程。
中華民族的理想與人民大眾的訴求
共同富裕的概念脫胎于馬克思主義財富觀,形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而連接兩者的關鍵環節在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對公平、富足、安居樂業的價值追尋。在中國傳統治國理政的視野中,利民富民始終是一個關鍵要素,是對義利平衡、義利相兼理念在現實層面的踐行。
從社會發展的規律來看,共同富裕是社會進步的物質基礎。《周易》講“天地之大德曰生”,孔子説“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承載萬物、培育生命是自然的大德。管子説“以天下之財利天下之人”,孟子曰“民之為道也,有恒産者有恒心,無恒産者無恒心。”積累財富、公平分配是社會治理的大道。“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人的本性;“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以富裕為目標進行正當的奮鬥是社會應當倡導的行為。
從社會治理層面來看,共同富裕是統治穩固的根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為一個理想的社會不僅應該保障人民追求富裕的權利,更要為實現民眾,尤其是下層人民的富足安樂提供條件。荀子説“下貧則上貧,下富則上富”。人民長期在動蕩、赤貧與不公平中生活,是無法為社會發展提供長久動力的。
從社會的建設圖景來看,共同富裕是美好生活的題中應有之義。“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作為傳統小康社會之後更高級的發展階段,大同社會是中國古代先賢最為理想的社會圖景。“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千年夢想的實現不能向“三皇五帝”上古時期追尋,而應該在不斷提升生産力,優化生産關係的實踐進程中奮進。
在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共同富裕始終是廣大民眾的根本利益訴求,是社會治理的關鍵要素。“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思想是傳統文化的精華之一,是封建明君約束自身的原則,但由於生産力水準的限制、生産關係的制約和無法克服的階級矛盾,“民本”在更多的時候是發揮維護統治的工具性作用,而非作為治理目標的價值性作用存在。因此,人民的主體地位始終無法在舊中國確立,共同富裕的理想也一直無法實現。
“中國共産黨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來,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再到小康社會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的歷史性跨越,開闢出新時代共同富裕的光明大道,實現了中華民族樸素民本哲學思想的時代轉化,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
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我們説的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由此可見,共同富裕指的是社會成員都能夠擁有滿足其美好生活所需要的各種生産資料和生活資料,保障人人都達到富裕生活的水準,但又存在著合理的差距。所以,共同富裕不是一部分人的富裕,而是社會成員普遍的富裕;不是完全沒有差異的平均主義,而是存在一定差異的富裕;不是同步富裕,而是動態向前的富裕;不是一蹴而就的富裕,而是腳踏實地、久久為功的富裕;不是依靠劫富濟貧實現的富裕,不是放棄奮鬥的搭車富裕,而是以人人奮鬥實現人人享有;不是只衡量物質財富的單一富裕,而是物質精神雙重富足的全面富裕。
我們之所以現在要非常精確地定義共同富裕的科學內涵和發展的歷史方位,原因在於西方國家曾經創造出豐富的物質財富,卻無法在整個社會中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我們一定要準確辨析西方式的富裕與中國式現代化所主張的共同富裕之間的根本區別。
從全球各國的發展進程看,二戰結束的初始階段,相當一批新興國傢具有強大的發展動力,採取資本主義生産方式,大幅提高生産效率,使得社會生産力快速發展,漸漸加入追趕現代化的征程。它們有的在這一過程中還完善了相應的社會保障與共同服務體系,健全了收入分配製度。然而由於他們從根本上不以全社會的共同富裕作為現代化的內在特徵和實現目標,無法突破新自由主義、市場原教旨主義與政府治理的對立,無法真正以人民的利益為旨歸來重塑公平的分配製度,所以,它們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收入分配差距問題,無法避免財富兩極分化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動蕩。因此,7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看到很多國家事實上沒有進入現代化文明狀態,收入不平等問題越發突出,發展成果幾乎無法惠及最底層的廣大民眾。在這樣貧富分化嚴重的社會裏,“富者累鉅萬,而貧者食糟糠”,財富聚攏于少數人,中産階層塌陷,貧困人口暴漲,社會嚴重撕裂,社會動蕩,民粹主義氾濫。現代化的航船,似乎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中所能走的路越來越窄。
這一切都警醒和提示著我們,中國式的現代化決不能偏離航向或半途而廢,必須堅決防止兩極分化,促進共同富裕,創造和諧安定的社會環境。和諧的社會環境不僅能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良好的社會氛圍,而且能為現代化提供強大的社會動力。
經濟發展、物質生活改善是社會發展的先決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2014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省蘭考縣委常委擴大會議上振聾發聵地發問:“物質豐富了,但發展極不平衡,貧富懸殊很大,社會不公平,兩極分化了,能得人心嗎?”人心代表著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讓人民通過共同富裕的方式,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國之大者”,是解決當代中國發展主要問題的著眼點,是推進高品質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根本遵循。2021年1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實現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關係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要“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可見,實現共同富裕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使發展更加平衡充分的過程。
為人類文明發展提供中國啟示
共同富裕的提出為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指明瞭航向,為人類對現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貢獻,説明人類社會進程不止于一種道路,彰顯了人類文明發展的多樣性。實現共同富裕的內在規定性是為了誰、依靠誰的基本訴求。在中國,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實現共同富裕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科學詮釋了黨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
在黨的百年奮鬥歷程中,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執政為民理念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與立足點,匯聚起推進中國現代化發展的強大力量。西方的現代化道路,創造了許多有益的文明成果,但無法克服其內在的矛盾弊端和歷史局限,無法實現全社會共同富裕的發展目標。此外,不考慮世情、國情和地區、文化差異,照搬照抄西方現代化模式的國家,往往都面臨著各類複雜嚴峻的問題,甚至發生政治動蕩、國家分裂。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不僅在發展模式上符合歷史規律,處於真理的制高點,同時,又以全社會的共同富裕為實踐目標,處於道義上的制高點。我們從不尋求社會發展方式的壟斷,從不強求他國必須照搬我國發展模式,而是始終強調,一個國家或民族選擇什麼樣的道路走向現代化,歸根結底要看這條道路是否符合自身具體實際,能否解決自身現代化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既為世界發展提供了新方案新選擇,更通過對人類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突破,以對共同富裕的不斷深入踐行,展現了人類文明發展的多樣性,拓寬了世界各國走向現代化的途經。所以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強調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中國對共同富裕的追求,“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共同富裕兼具理論的深刻性與實踐的現實性。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的見面會上深情地説:“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準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我們從中看到美好生活的豐富意蘊,看到了紮實推進共同富裕的具體內涵。人世間的一切幸福要靠勞動來創造,實現全社會的共同富裕為中國人的奮鬥指明瞭方向。從此,在新時代擼起袖子加油幹的每一天,都是朝著共同富裕前進的每一天;在現代化進程中奮力拼搏的每一刻,都是踏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每一步。
夏一璞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部、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