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張佔斌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指出,“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要在新起點上接續奮鬥,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立足新的歷史起點,為人民謀幸福,在觀念上,要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心懷“國之大者”;在行動上,要踏實進取、再接再厲,紮實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心懷“國之大者”是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精神前提
樹立全局觀、系統觀,科學理解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時代意義。“國之大者”指增進人民福祉、實現民族復興的關鍵,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國家繁榮的基礎,是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衰成敗的大政方針和戰略部署。牢記“國之大者”,就是要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歷史性思維、全局性視角、系統性方法,審視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
回望歷史,共同富裕作為一種文化理念,在中國古代就已經初具雛形。當代西方也有一些理論學説提出過共同富裕的某些觀念。然而,如果以世界歷史的全局視角,仔細考察人類社會的發展變革就不難發現,無論是中國古代亦或當代西方,都沒能真正實現共同富裕這一人人盼望的美好理想,因為它們都是以階級壓迫為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根本不具備使共同富裕現實化、具體化的物質基礎。也就是説,在當今時代,只有消滅了壓迫的社會主義中國,真正具備促進共同富裕的客觀能力,擁有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的現實可能。所以,踐行新發展理念,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不僅具有現實意義,而且具有深刻的世界歷史意義。它不僅是中華民族從封閉落後走向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步,更是彰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時代宣言,為全人類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提供了積極的借鑒與參考。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基本原則,科學把握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價值指向。心懷“國之大者”,就是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基本原則,站穩人民立場,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的生産力水準不斷提高,這要求我們正確處理生産力與生産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辯證關係,使生産關係與上層建築適應社會生産力和經濟基礎的發展,站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調整社會財富的分配方式,縮小收入差距,改善民生,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不僅把整個社會的生産力水準推向了新高度,同時也徹底消滅了絕對貧困,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創造了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當然,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是複雜的,我們面臨著許多已知或未知的挑戰。心懷“國之大者”,就是要在新的歷史征程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站穩立場,把準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價值指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唯有如此,黨和人民才能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中華民族才能擁有無比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妥善防範和應對各種風險,為實現偉大復興掃清障礙。
紮實推動共同富裕是心懷“國之大者”的必然要求
立足社會主義制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求紮實推動共同富裕。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人民的理想,也是中國共産黨人為之奮鬥的目標。我們已經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正從中上等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的行列邁進。從國際經驗看,一些發展中國家邁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以後,經過了幾十年的努力,仍然沒有突破中等收入國家的上限。心懷“國之大者”,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要求我們時刻警惕,避免墮入“中等收入陷阱”,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好地彰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和共産黨人的初心使命,增強全社會的創造力和流動性,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行穩致遠。
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要求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創新能力不足、供需結構不匹配的問題仍然長期存在,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仍然較大,生態文明建設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和社會治理還有不少短板弱項,轉型發展還面臨不少體制機制障礙,重點領域安全風險不容忽視,守住底線防範系統性風險的任務仍然很重。在新時代的背景下,要想真正實現從過去的“有沒有”到現在“好不好”再到將來“優不優”的歷史轉變,我們必須心懷“國之大者”,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提高經濟發展的品質和效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紮實推動共同富裕,讓人民群眾共用發展的成果。
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現代化,要求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伴隨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展開,我國的需求結構、産業結構、技術體系、關聯方式和經濟增長動能等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經濟發展更多依靠內需拉動,國內迴圈同國際迴圈的關係客觀上需要不斷調整。無論是從國際經濟發展的趨勢看,還是大國發展的規律看,我們都需要完善發展戰略,依託國內大市場優勢充分挖掘內需潛力,構建一個超大規模的市場體系,增強國內大迴圈的主導作用,確保我國在極端情況下,依然保持經濟正常運作和社會大局的總體穩定,真正實現高水準的自立自強。構建一個超大規模的內需體系,需要培育和釋放強大的內需潛力,推動城鄉居民收入普遍增長,讓老百姓手裏有錢願意消費,從而促進國內大迴圈、構建新發展格局。所以,紮實推動共同富裕就顯得尤為重要。共同富裕的直接意義,是使社會財富更加公平合理分配,增加中等收入群體,縮小社會收入差距,提高全社會的消費能力,為發展國內市場提供堅強的物質保障。
紮實推動共同富裕是心懷“國之大者”的實踐表達
紮實推動共同富裕,要求我們在區域協調發展中,更加注重推動先富帶後富。浙江等發達地區在深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便利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等方面發揮了示範作用,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為全國推動高品質發展和共同富裕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們要按照“統籌有力、競爭有序、綠色協調、共用共贏”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優化經濟發展地理格局,挖掘我國實現共同富裕的巨大空間潛力。制定差異化的區域發展目標和戰略重點,完善政府間財政轉移支付機制,強化欠發達地區的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加大對貧困地區、欠發達地區的支援力度,逐步縮小區域發展差距,提升後富區域的發展能力。深化對口幫扶制度,完善結對幫扶關係,拓展幫扶領域,健全幫扶機制,優化幫扶方式,加強産業合作、資源互補、勞務對接、人才交流,在區域協調發展、共同發展的基礎上,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實現更高水準的共同富裕。
紮實推動共同富裕,要求我們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具體而言,就是在保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的前提下,集中精力和資源,將脫貧攻堅平穩過渡到鄉村振興上。我們要繼續完善返貧監測幫扶機制,對於易返貧人群加強常態化監測,以“兩不愁三保障”的總體要求,監測易返貧人口的收入與支出等狀況,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保障民生福祉。在此基礎上,優化脫貧地區的産業結構,通過補齊産業技術、設施、行銷等短板,實現産業的提檔升級;通過發展鄉村特色産業,加快勞動密集性産業發展,鼓勵創新創業,提升鄉村經濟發展的活力;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助推鄉村振興,加大鄉村基礎設施的投入,在整體上對鄉村生産、生活和社會事業等基礎設施建設做出制度安排,打造一批環境優、生活好、鄉風美的宜居村莊。
紮實推動共同富裕,要求我們在新型城鎮化戰略下,優化城鄉一體化格局。遵照宜居、創新、智慧、綠色、人文、韌性的要求,建設一批高品質中心城市,形成人居品質示範效應,既要讓城市發揮出對鄉村的輻射功能,堅持以城帶鄉、城鄉統籌,在産業支撐、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實現由“鄉”到“城”的轉型;又要使得城鄉發揮出聯動發展的優勢,進而實現城鄉生産要素的雙向自由流動,優勢互補,逐漸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也要繼續加快推動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進程,解決好農業轉移人口隨遷子女教育等問題,讓他們安心進城穩定就業。
紮實推動共同富裕,要求我們在要素市場化自由流動方面有創新、有突破。要完善工資決定和增長機制,適時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增加一線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保護勞動所得。同時,在再次分配中注意處理公平問題,推動薪酬制度改革,擴大工資分配自主權,以靈活多樣的分配形式,使每個勞動者都能通過誠實合法勞動,共用改革開放的發展紅利。當然,也要增加城鄉居民住房、農村土地、金融資産等各類財産性收入。
紮實推動共同富裕,要求我們在稅收和轉移支付的調節上,下真功夫、硬功夫。通過稅收和轉移支付,降低中等以下收入者的稅收負擔,提高勞動收入。同時,合理調節過高收入,並以再分配的形式平抑高低收入者的差距,防止因收入差距過大産生的貧富差距代際傳遞,實現分配正義。要完善稅種,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探索合理的分級累進稅制、加大對偷稅、漏稅行為的處罰力度,針對當下興起的數字經濟以及廣泛應用的電子化貨幣結算方式,加強金融風險的預估及預警。另外,政府要優化涉及民生方面的財政支出,提升民生性支出比重,加大教育、醫療、住房保障、就業、社會保障、養老等項目的轉移支付力度並提高精準度。
紮實推動共同富裕,要求我們在第三次分配中,努力縮小收入與財富的差距。要發展慈善事業降低收入與財富差距。具體而言,要大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慈善精神,發展互助共濟的慈善文化;健全和完善慈善事業法規和制度設計,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和個人積極參與慈善事業,特別是慈善醫院、學校和養老服務等的建設。通過加大稅收優惠的政策支援力度,構建慈善發展平臺、加強對慈善組織的監管。
紮實推動共同富裕,要求我們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方面積極發力。規範和抑制非市場因素,制止企業或個人借助市場壟斷優勢謀取暴利,取締非法收入,縮小行業之間、部門之間、産業之間的收入差距,保障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和收入結算資訊監測系統、個人所得稅資訊管理體系,使偷稅漏稅等經濟犯罪無處遁形。
紮實推動共同富裕,要求我們在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建設方面發揮更大優勢。公正、有序、競爭、高效的市場體系才能確保每一個參與市場競爭主體公平、平等地參與市場活動。要加快推進産權制度的法治化,推動市場監管的透明化。在這一過程中,明晰市場經濟主體的權責,推動國有企業改革和支援民營、中小企業發展,是完善市場體系的優先思考方向。要以開放性架構、社會機制、市場機制吸納社會力量,大力拓寬社會組織和公眾參與社會治理的渠道。運用大數據資訊技術,打破部門界限、體制壁壘,對治理資源進行配置與整合。暢通市場主體參與制度,各個主體可以通過有效、合理、合法的渠道將利益訴求納入公共決策,讓整個市場充滿活力。
紮實推動共同富裕,要求我們在補齊民生短板、增進民生福祉上加快取得進展。完善勞動保護與公共就業服務制度,著力促進就業機會公平,擴大勞動收入;推進公共教育資源均等化,促進教育公平;推動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著力促進醫療服務可及性與健康公平;加大社會保障的調節力度,增強社會保障待遇和服務的公平性、可及性;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保障制度係,著力解決人口流入多、房價高的城市的住房保障問題;大力推動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