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原創推薦

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大黨擔當——聚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

來源:習近平外交思想和新時代中國外交專題網站 丨 作者:習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寫作組 丨 時間:2021-12-02 丨 責編:郭素萍

編者按: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中對黨領導外交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作了重要總結。為貫徹落實全會精神,習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寫作組結合學習研究習近平外交思想,結合新時代中國外交光輝實踐,撰寫了系列解讀文章。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産黨既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也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以自強不息的奮鬥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在習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新時代中國對外工作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回應各國人民普遍訴求,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維護世界和平

在聯合國維和行動中,中國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維和攤款出資位居前列。中國軍隊在維和行動中,既為衝突國家和地區創造安全穩定環境,也積極參與醫療衛生、人道救援、環境保護、民生發展、社會重建等工作,提供更多公共服務産品,努力為當地人民點亮發展的希望。30年來,中國軍隊累計新建和修復道路1.7萬多千米、橋梁300多座,排除地雷及未爆炸物1.4萬餘枚,完成大量平整場地、維修機場、搭建板房、構築防禦工事等工程保障任務,累計接診救治病人、搶救傷員24.6萬餘人次。在極度貧水的蘇丹達爾富爾,中國工兵分隊給水官兵克服重重困難,先後在當地打井14口,有效緩解當地人民的飲水難題。聯合國負責維和事務的副秘書長讓—皮埃爾•拉克魯瓦指出,中國是全球十大維和部隊出兵國之一,目前大約有2500多名中國維和人員在世界多個任務區執行維和任務,感謝他們的“奉獻精神”。中國維和官兵不僅是和平的守護人,還是友誼的傳播者。中國赴剛果(金)醫療分隊與駐地布卡武市“國際兒童村”結成對子,用真情傳遞愛心和溫暖,中國女官兵被孩子們親切稱作“中國媽媽”。

致力減貧發展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中國開展對外援助60多年來,共向16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近4000億元人民幣援助。2012年以來,中國共舉辦130余期國際減貧培訓班,傳授中國扶貧經驗,來自116個國家(組織)的官員參加培訓。2015年,中國宣佈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用於支援國際社會落實“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探索多邊援助新模式,吸引了國際發展機構、非政府組織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國為全球減貧事業發展和人類發展進步作出重大貢獻。中國積極落實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豐富發展了人類反貧困理論,提振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消除絕對貧困的信心,為全球貧困治理提供了“中國經驗”。

作為投身國際發展援助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19年11月,中國累計派出援外醫療人員2.6萬人次,先後遠赴亞、非、拉、歐和大洋洲的71個國家。一代又一代援外醫務工作者克服各種困難,深入受援國基層,直接服務普通民眾,累計診治患者約2.8億人次。約2000人次援外醫務工作者獲得受援國政府頒發的總統勳章等各種國家級榮譽,51名隊員因公犧牲在異國他鄉。

共建“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抓手和平臺。自2013年提出以來,截至2021年6月,全球140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206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為參與國民眾帶來切實福祉和便利。通過共商共建,東部非洲有了第一條高速公路,馬爾地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橋,內陸國哈薩克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出海通道,斯里蘭卡人民實現了建造現代化鐵路的夢想,非洲偏遠地區居民用上了衛星電視,等等。正如吉布地外長優素福所説,“吉方很高興能參與這一重大全球性倡議,通過這一偉大倡議致力於造福人民,實現和諧發展”。即便是疫情衝擊下的2020年,中國與沿線國家貿易進出口和投資也保持良好勢頭,被譽為“鋼鐵駝隊”的中歐班列逆勢增長,全年開行超過1.2萬列,同比上升50%,通達境外21個國家的92個城市,比2019年底增加了37個城市。中歐班列運輸大量抗疫物資,成為中歐之間抗疫合作的“生命通道”,為維護國際供應鏈産業鏈穩定提供了重要支撐。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等國輿論圍繞“一帶一路”的理性反思也在增長。美國《財富》網站發表題為“美國別老盼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失敗”的文章,稱特朗普政府花了四年時間試圖詆毀“一帶一路”,批評其具有“掠奪性”,散佈未經證實的“債務陷阱”謠言,並施壓盟友和夥伴不要加入,但策略失敗。文章指出,因為上述指責並不能反映中方大多數投資的實際情況。自2017年至2019年,幾十個拉美國家加入“一帶一路”;東歐和南歐地區的幾乎所有北約成員都與“一帶一路”建立聯繫。“一帶一路”提供了一系列美國沒法提供的經濟、政治和技術福利,包括危機時施以援手。

團結抗擊疫情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中國外交積極投身國內和全球抗疫,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延伸至全球。發起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全球人道主義行動。截至2021年11月,已向11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超過17億劑疫苗,居世界各國之首,為有需要的34個國家派出36支醫療專家組;發揮最大醫療物資産能國優勢,向各國提供3500億隻口罩、40億件防護服、60億份檢測試劑盒;積極推進藥物、疫苗研發合作和國際聯防聯控,促進疫苗在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以實際行動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2021年5月21日,習近平在全球健康峰會上以“攜手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為題發表重要講話,指出疫苗應該成為全球公共産品。當前,疫苗接種不平衡問題更加突出,我們要摒棄“疫苗民族主義”,解決好疫苗産能和分配問題,增強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疫苗研發和生産大國要負起責任,多提供一些疫苗給有急需的發展中國家,支援本國企業同有能力的國家開展聯合研究、授權生産。多邊金融機構應該為發展中國家採購疫苗提供包容性的融資支援。世界衛生組織要加速推進“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

為了進一步幫助世界各國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將在未來3年內再提供30億美元國際援助,用於支援發展中國家抗疫和恢復經濟社會發展;將盡己所能對外提供更多疫苗;支援本國疫苗企業向發展中國家進行技術轉讓,開展合作生産;支援新冠肺炎疫苗智慧財産權豁免,也支援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機構早日就此作出決定;倡議設立疫苗合作國際論壇,由疫苗生産研發國家、企業、利益攸關方一道探討如何推進全球疫苗公平合理分配。

中國迅速展開疫情防控、積極開展人道主義援助、向世界提供物資支援、派出醫療專家組的成功實踐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的民調數據顯示,44.2%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對東南亞地區抗疫貢獻最大,遠超第二名日本的18.2%。美、德、法三國知名智庫聯合發佈的一份調查表明,新冠疫情後三國民眾對中國影響力的認知顯著增強。2020年1月,13%的法國受訪者、12%的德國受訪者和6%的美國受訪者把中國視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國家,同年5月這一比例分別上升到28%、20%和14%。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要是對全人類有益的事情,中國就應該義不容辭地做,並且做好。中國將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同時,人類是一個整體,地球是一個家園,面對共同挑戰,任何人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在習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國將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同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一道,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價值觀,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專欄
薦讀
專題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