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原創推薦

德國專家看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來之不易成之惟艱

來源:中國網 丨 作者:博喜文 丨 時間:2021-06-23 丨 責編:郭素萍

博喜文 德國黑森州歐洲及國際事務司前司長、中國國際投資促進中心(德國)高級顧問、法學博士

“凡大事皆有備。”蘇格蘭詩人托馬斯•坎貝爾(Thomas Campbell) 這句話在德國廣為流傳。當我5月從媒體上得知,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活動新聞中心將於6月26日正式運作時,我一下子就想到了這句話。3月23日,中共中央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了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慶祝活動的有關情況。活動內容豐富,而亮點將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大會上的講話。此外,習近平將以中共中央名義,向為中國共産黨作出傑出貢獻、創造寶貴精神財富的黨員授予“七一勳章”,向健在的黨齡達到50年、一貫表現良好的老黨員頒發“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此外,文旅部組織實施了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包括“三個一百”,即“百年百部”創作計劃、“百年百部”傳統精品復排計劃和“百年百項”小型作品創作計劃。

為什麼舉行如此大規模的慶祝活動?中國共産黨百年曆程究竟意味著什麼?要搞清這些問題,有必要回顧一下中國共産黨百年之路上的幾個重要節點。前段時間,《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在參加黨史學習後發表了一段感言,和我對這一系列慶祝活動的想法不謀而合。他説,中國共産黨的一百年,就是中國人民把命運奪回到自己手裏,不斷擺脫欺淩、貧窮並且贏得自尊的一個世紀。

要正確評價這段歷史,首先應該把目光投向100年前的上海,一群志存高遠的愛國青年匯聚一堂,謀劃成立中國共産黨。然而,當時的外部環境非常不利。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依仗軍備優勢,逼迫中國簽署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香港從中國的版圖上被分割出去,成為英國的殖民地。上海設有英租界、法租界、美租界,隨後英美租界合併為公共租界。淞滬會戰時,公共租界北區和東區被日軍控制,後被稱為“日租界”。殖民者們以“統治階層”自居,在豪華夜總會和跑馬場過著奢靡的生活。黃浦公園門前的牌子上寫著:“華人與狗不得入內”,最能體現出殖民者對中國人民的歧視和壓迫。

中華民族復興之路道阻且長。在中國共産黨成立之初的28年,中國經歷了艱苦卓絕的日本侵華戰爭和解放戰爭。1949年10月1日,當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向世界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整個國家在經濟和社會層面百廢待興。中國製造業的發展同樣面臨著漫漫長路。1954年之前,中國尚未實現拖拉機、汽車以及飛機自産。僅十年之後,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象徵著中國的科技進步,也意味著中國從此有能力抵禦來自他國的核威脅。六年後的1970年4月24日,中國首枚運載火箭——“長征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升空,成功將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預定軌道。

在經濟方面,中國共産黨1978年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大幕。中國經濟迅速增長,人民生活逐漸富裕,中國從此開闢了一條獨一無二的成功之路。2018年12月,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在北京舉行,以紀念這一偉大轉折。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産黨作出的“歷史性決策”,是“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它“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

中國在不同領域所取得的成功、獲得的聲望不勝枚舉,在此我僅列舉幾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例子:2010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多次成為全球第一大貿易國;中國發起的“一帶一路”倡議是全球最大規模的經濟振興計劃;中國的脫貧工作成績斐然;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抗擊過程中,中國無論在國內疫情防控,還是在國際援助方面都作出表率;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雄心勃勃;中國是2008年奧運會和2022年冬奧會的主辦國。更讓我倍感振奮的是,習近平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意味著中國反對孤立、敵對及霸權,尋求協作、和諧與和平。

讓我們再次回望1921年——中國共産黨的起點,中國人民可以為取得的成績而自豪,而這些成績恰恰是在中國共産黨的帶領下取得的。西方應當意識到,中國共産黨不是一個小眾的精英政黨,它對全體人民的代表性是世界上其他政黨無可比肩的。近9200萬中國共産黨員來自各行各業,有工人、農民、學生、學者、退休人員、企業家、公務員,有男有女,也有少數民族成員。他們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全心全意為國家謀發展、為人民謀福祉,他們值得我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美好的祝願。(責任編輯:郭素萍)

專欄
薦讀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