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評論員 牛慧穎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是中國人挂在嘴邊的一句老話。千百年來,春節一直是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被賦予了團圓的意義和內涵。回家過年,是每個人記憶裏深深烙印的習慣。無論遠在海角天涯,中國人都要在除夕這一天趕到家,圍爐夜話、熬年守歲。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傳統,每到年跟前兒,“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人口遷徙”在中國準時上演。然而,今年無疑是特殊的,特殊到我們要做出放棄過年回家的艱難抉擇。國外疫情依舊肆虐,國內多地出現本土散發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任務依然艱巨,我們期盼已久的年可能在人員流動、走親訪友、聚餐集會等過程中為疫情防控埋下隱患。在這樣的形勢下,“就地過年”成為今年春節的關鍵詞。事實表明,雖然一時之間無法接受,但有擔當的中國人也在以實際行動表明自己的抗疫決心。據統計,春運節前車票的預售較往年同期下降近六成,預計全國鐵路春運客流將下調至2.96億人次,而此前預計發送旅客4.07億人次。春運是防疫的大考,也曾是許多外媒觀察中國春節的一個窗口。今年,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人口流動將不如往年那樣壯觀,一線城市也不會上演“空城計”,取而代之的將是更多小屋裏的愜意和自在。疫情當前,理智戰勝情感,不回家過年也是一種巨大的貢獻。
在外打拼的年輕打工人們對過年回家其實有種喜憂參半的矛盾心情,對他們來説,路途奔波、經濟開銷、花式催婚、聚會攀比等,都是以往回家過年無法避開的“噩夢”。今年疫情影響下的“非必要不返鄉”,有點“瞌睡給了個枕頭”內味兒了。在此背景下,各式勸人不返鄉的特色標語也應運而生。“是否被逼婚?是否被相親?何以解憂,唯有留守!”“過年怕催婚,不如就地蹲”“回家是冒險,錢包還會扁”……這些創意橫幅在博君一樂的同時,也順便消解了年輕的打工人不能回家過年的低落和心酸。其實,只要把心態放平,就地過年,打工人也能玩出自己的精彩。
疫情之下,我們可以重新定義“中國式過年”。
線上買年貨,禮到心意到。由商務部會同中央網信辦、工業和資訊化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郵政局、中國消費者協會共同組織的“2021全國網上年貨節”將於1月20日(農曆臘月初八)正式啟動。特殊年份,居家嗨購,去直播間挑選一份特別的年貨寄回家,也是把自己的滿滿的愛打包帶回了家。此外,視頻拜年、同看春晚、線上發紅包、放一挂電子鞭炮、再來一份“年夜飯豪華單人套餐”……當《難忘今宵》的旋律在兩地同時響起,與家人互道一聲“過年好”,不也能收穫滿滿的春節儀式感嗎?
不出門不遠行,給自己“充電”的絕好機會。對忙碌了一年的打工人來説,春節七天小長假可以説是忙中偷得幾日閒,何不趁此機會好好休息,在身與心方面都給自己充充電呢?重拾之前因為忙碌而放棄的愛好,翻開一本自己想讀的書,補上平時沒空追完的劇,來一波養生局調理一下“被掏空的身體”……總之,我們可以抓住機會,做自己平時想做而沒做的事,既能緩解情感上的煎熬,又能讓自己充實起來,假期過後以一個全新的面貌示人,所謂新年新氣象,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作為“就地過年”的倡導者,各地各部門也應做好保障,拿出真金白銀用心留人、用情留人,組織多種形式的“送溫暖”和集體過年活動,做到就地過年、就地過好年,讓在外地的打工人感受到來自異鄉的暖意,同時也要特別關注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群體的保障問題,為漂泊的遊子解決後顧之憂。
過年回家的理由有千萬條,但不回家過年的理由只有一條,那就是“抗疫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們已經與疫情戰鬥了一整年,不能讓之前的辛苦努力白費,待到春暖花開、疫情散去,我們再回家,迎接親人最暖的擁抱。(責任編輯: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