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原創推薦

美國大棒揮向南海,但對華施壓恐難奏效

來源:中國網 丨 作者:劉木子 丨 時間:2020-08-30 丨 責編:時暢

劉木子 亞太智庫研究員


8月26日,美國商務部發佈聲明將24家中國企業列入制裁“實體清單”,原因是這些企業“幫助中國軍方在南海修建人工島”“參與南海軍事化”。同一天,美國國務院也表示,將取消一些中企高管的美國簽證,理由是他們參與了南海的項目,他們的直系親屬也可能受到這些簽證限制。美國務卿蓬佩奧還煞有其事地表態:美國將對“負有責任或參與合謀”在南海修建人工島、把南海爭議地區“軍事化”、“脅迫”東南亞聲索國等行動的個人實行簽證限制。


制裁大棒開始指向南海


對比之前,美國的這次行動具有較大的象徵意義,因為這是其首次用“制裁實體名單”這一新招數來對付中國在南海的活動。之前美國對中國的制裁行為從未與南海相關,大都是與科技博弈和人權掛鉤的。


2019年6月,美國商務部宣佈,將把中國的四家公司和一家研究所列入“實體清單”。給出的理由是,它們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構成風險。


2020年7月,特朗普政府禁止新的11家中國企業在沒有特別許可的情況下購買美國技術和産品。其理由是,這些企業參與了中國侵犯新疆地區穆斯林少數民族人權的行動。


所以,美國的這次制裁可能只是一個開始,暗示著未來美國會以對中國企業和個人進行制裁的方式,阻止他們參與南海事務。


在南海的反華表演愈加猖獗


近兩個月來,美國在南海地區的反華立場越來越鮮明,反華表演也越來越猖獗。


一方面,美國政府的南海基調發生巨大變化。之前,美國政府對南海島礁主權和海洋權益爭議長期採取“不持立場”態度。2013年,奧巴馬政府宣佈“重返亞太”戰略,當時的國務卿希拉裏高調斷言,美國在南海也有“國家利益”。之後,美國竭力支援所謂的菲律賓南海仲裁案,啟動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動,但美國政府還是沒有徹底放棄南海主權和海洋權益爭議的“中立立場”,只是對中國南海訴求表示了公開質疑。


但是,蓬佩奧在今年7月13日的南海政策聲明徹底否定了美國先前奉行的基本政策,宣佈中國在南海大部分海域的主張“完全不合法”。7月底,美國還威脅中國,它可能制裁參與南海行動的中國官員和企業。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亞洲海上透明倡議”項目主任格雷格•波林表示,在某種程度上,美國採取這次制裁是為了履行7月的承諾。


另一方面,美國拉攏東盟國家共同遏華的力度不斷增加。正如上文所説,美國此次制裁的考量之一就是,讓東南亞的夥伴國相信,美國南海新政策不是説説而已。只有這樣,這些國家才會相信美國的承諾,放心地跟著它遏制中國。


近期,美軍在南海地區舉行了高頻的艦機抵近偵察行動和軍事演習,並且拉攏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對中國進行圍堵。7月4日和7月17日,美國海軍“裏根”號航母和“尼米茲”號航母在中國南海進行了兩次雙航母演習,這種規模和頻率是前所未有的。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也稱此行動是自2012年以來的首次,還表示“這次演習傳達了一個明確而有力的信號,即美國將在國際法允許的任何地方飛越、航行及行動”。


結束南海演習後,“尼米茲”號航母又去印度洋與印度海軍舉行聯合演習,埃斯珀表示此舉“顯示我們為支援自由開放的印太而強化海軍合作的共同意願”。“裏根”號航母則繼續停留在南海,參加了為期五天的美日澳三方聯合訓練。這是新冠病毒疫情暴發以來的首次三方聯訓,在西太平洋和南海進行,對中國的針對性昭然若揭。


對華施壓恐難奏效


美國一方面揮舞制裁大棒,一方面拉攏東盟夥伴,在南海地區不斷對華施壓。但是,美國最終不可能在這場南海博弈中佔到便宜,甚至會損失慘重。


關於針對南海事務制裁中國,美國既沒有制裁的合法性,也無法實現制裁的有效性。在處理國際主權和海洋權益爭議中,國際社會上有這麼一個約定俗成的慣例:非當事國一般不能非法捲入爭議,更無權進行仲裁和評判。由於美國既不是南海主權爭議的當事國,又不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簽署國,所以美國在南海問題上是缺乏底氣的,沒有“高調插嘴”的合法性。雖然蓬佩奧在聲明中頻頻引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菲律賓仲裁案,妄圖給美國的“南海新政”披上“合法外衣”,但其本質是特朗普政府借疫情從政治、外交和戰略等層面打壓與遏制中國的現實需要。而且,美國的制裁行為未必有效。波林就指出:“美國的制裁可能不會直接對中國這些實體産生太大影響,我懷疑這些企業沒有多少需要從美國購買的從其他供應商無法獲得的東西。”


關於拉攏東盟夥伴遏制中國,美國也無法做到“振臂一呼,應者雲集”。歸根結底,在南海問題上遏制中國,雖然符合美國的利益,但是並不完全符合許多東盟國家的利益。雖然在近期美軍南海軍演中,澳大利亞表現得非常活躍,但是還有很多國家拒絕了美國的“盛情相邀”。比如,菲律賓國防部長洛倫扎納明確表示,這種軍演不利於地區穩定,可能會給中國帶來“麻煩”,所以菲律賓不能參加。而越南和馬來西亞雖然沒有像菲律賓那樣高調反對,但也都沒有參與美軍在南海的任何軍事活動。很顯然,與美國的積極主動相比,區域內的國家都自覺與美國保持著距離。


總之,南海的緊張局勢是美國引起的,要想實現南海和平與穩定,美國才是“關鍵的解鈴人”。(責任編輯:唐華)

 

專欄
薦讀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