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原創推薦

切勿把中美之間的摩擦當做“新冷戰”

來源:中國網 丨 作者:江鴻 丨 時間:2020-08-20 丨 責編:樂水

江鴻 內蒙古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內蒙古新媒體研究中心副主任

上個月,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尼克松圖書館發表的反華演講,極具挑釁,與此同時,美國司法部長威廉巴爾、聯邦調查局局長克裏斯托弗雷和國家安全顧問羅伯特奧布萊恩等美國一眾高官最近就中國問題發表的説辭使“新冷戰”一夜之間刷屏,仿佛一張新的“冷戰”鐵幕即將降下。

“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如果從國際發展趨勢、事態發展特點等諸多因素衡量,就會發現“新冷戰”的提法其實有著“言過其實”的一面。從國家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我們切莫形成冷戰思維,更不要把新時期的摩擦當做“新冷戰”!

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仍未過時,“新冷戰”出現的基礎還不具備。要和平、要發展、要繁榮依然是今天世界各國的發展主題。正所謂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違背世界發展潮流者未必會“亡”,但肯定會被歷史發展的洪流所拋棄。經歷了冷戰對峙的世界人民,絕大多數都不希望“昨日重現”,更不願看到任何國家或集團成為霸權主義者而橫行世界。在如此的國際大環境下,個別政客妄圖重新發動“新冷戰”又談何容易?恐怕“新冷戰”的土壤尚為鋪就,這些政客就先被歷史潮流“一掃而光”了。

多極化的時代格局仍未“過季”,新冷戰出現的條件難以形成。美蘇爭霸時代為兩極化世界營造出了“非此即彼”的氛圍,使彼時的世界瀰漫著對立的空氣,飄蕩著冷戰的“幽靈”。

然而冷戰之後各類區域性合作組織的出現與發展引領著世界由“單一的兩級存儲”時代邁入了“分散的雲端存儲”時代。多級並行、合作發展日益成為主流。

在時下這個複雜的、不斷去中心化的世界中,冷戰時期的選邊站隊已不復存在。在國家利益面前,英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南韓等一眾美國盟友都希望與中國加強合作,並不想在華盛頓與北京之間選邊站隊。

冷戰存在的前提就是團結一致的盟友,美國會孤零零的與中國打一場“新冷戰”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對美國而言,對華之間爭論可以有,打嘴架也可以有,貿易戰還可以有,但真正的冷戰不可以有!

“全球化”的時代趨勢尚在進行中,“新冷戰”出現的空間難以成型。自20世紀70年代末,“全球化”就成了國際領域一個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經過若干年磨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經濟全球化已然成為了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國與國之間的經濟交往和聯繫正在向著産業進一步融合化、連接進一步緊密化的方向發展。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制度、不同模式的國家並存共處,協同發展正在成為時代的發展趨勢。這其中固然會有摩擦,會有爭吵,甚至會有短暫的“關門主義”,但這些畢竟只是大趨勢中的小支流,左右不了全球化這一大主流。

面對全球化的時代發展趨勢,即便是蓬佩奧之流也不得不面對這樣的一個現實。自中美建交以來,兩國優勢互補,日益形成相互融合的利益共同體。在過去的40多年中,僅雙邊貿易就增長250多倍,中國成為美國最重要的出口市場之一,支撐著美國國內約260萬個就業崗位,並且還有累計7.25萬家美企在華投資興業,分享中國市場的紅利。對此,世界銀行前行長羅伯特佐利克曾在阿斯彭安全論壇上表示,“在特朗普當政前15年,中國為世界經濟增長作出了最大貢獻,是美國外貿産品出口增速最快的目的地國”。

此外,兩國在防核擴散、反恐、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等問題上廣泛開展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挑戰,辦成了很多有利於雙方、有利於世界的大事。可以説,中國的成功得益於對包括美國在內世界各國的開放合作。同時,中國的發展也為美國提供了持續增長的動力和巨大市場空間。

這種高度的利益趨同、利益交織決定了“新冷戰”很難找到發展的有利空間,其再次出現的可能性極小。

全球性的“質變”未從發生,“新冷戰”出現的國際氛圍尚不具備。自2018年中美之間的衝突日趨激化以來,很多人便做出了中美之間的“新冷戰”已經不可避免的判斷。目前的國際秩序依然沒有脫離和平發展的主流。多極化的世界格局、全球化的發展趨勢這一時代大潮,國際秩序的“質變”並沒有發生。只不過因為諸如特朗普等個別政治領導人的出現,引發了反全球化的逆潮。如此,“新冷戰”國際氛圍的形成也就無從談起。

早在2500年前,中國就有句古話“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多元化的世界不應非黑即白,社會制度的差異也不應成為國與國之間發展的隔閡。任何國家在發展中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阻礙,經歷各種各樣的衝突,但面臨不同的問題就應該想不同的辦法解決,切莫動輒上升到“戰”的高度。因此,“新冷戰”不可,“新熱戰”亦不可!(責任編輯:樂水)

專欄
薦讀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