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原創推薦

改善當前中美關係需要雙方相向而行

來源:中國網 丨 作者:陳積敏 丨 時間:2020-08-19 丨 責編:唐華

陳積敏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

當前中美關係處於建交以來的新低點,這種狀態不符合中國的戰略預期,不符合兩國的戰略利益與兩國人民的福祉,同時也不符合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之所以走到這一步,與美國部分政客的政治操作以及美國政治週期有著直接聯繫。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美國部分政客對華言論“火藥味”十足,甚至積極鼓吹“新冷戰”論調。

從主觀上來講,中國希望中美關係能夠儘快走出低谷,迎來新的發展。可以説,止跌回穩是當前中美關係最重要的也是最迫切的一個問題。如何實現這個目標?當然需要雙方相向而行。然而,美方的政策與行動並不在中國可以影響與控制的範圍之內。實際上,“不干涉內政”一直是中國外交的基本原則,因此對於美方該做什麼,中國不想也不便過問。“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應成為中方應對策略的基本要求。中國對美外交的基本立場與原則應該保持連續性與穩定性,並在此基礎上加以運籌,促進雙邊關係的轉圜與改善。

具體而言,中國的應對主要包括兩大層面。

從消極方面看,中美應防止戰略誤判,對可能的戰略衝突點,如台灣、南海等問題構建危機防控機制。中美發生戰略誤判,以至於引發擦槍走火的可能性正日益增加,危機預防與管控機制顯得尤為重要且必要。從可能性上來説,無論是中方還是美方均對此持相似意見,這為相關機制的構建與強化提供了政治基礎。2020年5月,特朗普政府在對華政策文件中表示,美國保持與中國就戰略意圖溝通展開防務聯繫與交流,防止與管控危機,減少可能引發衝突的誤判與誤解的風險,繼續在共同利益領域開展合作。美軍繼續與解放軍就開展有效危機溝通機制保持接觸,包括為計劃外情況降溫的響應渠道。8月6日,中美防長進行了一個半小時的通話,美國防長也表達了年底訪華的意願,這些軍事領域的交流與互動既是當前中美關係的少有亮點,也是穩定雙邊關係的一項保障。

從積極方面看,首先要保持與加強包括元首會晤在內的高層級交流,準確理解對方的戰略意圖。客觀地説,中美對對方戰略意圖的認知存在資訊不對稱問題,尤其是美方對中國戰略意圖的理解存在很大偏差。例如,美國認為,中國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是意圖改變國際秩序。然而,中國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的目的既不是將現有秩序推翻重來,也不是另起爐灶,而是推進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中國將此視為對世界做出重大貢獻的具體實踐,而美方則認為這是要改變國際秩序的挑戰性行為。顯見,中國需要更加準確而清晰地表達其戰略意圖,而保持高層戰略溝通,尤其是元首外交至關重要。

其次是發掘共同利益領域(如司法領域)並加強在這些領域的合作。美國對華政策基調是戰略競爭,但不排斥可能情況下的合作。美國對華政策文件指出:“美國意識到中美兩種體系間的長期戰略競爭”,但“競爭不必要帶來對抗或衝突”,“我們仍然對建設性、結果導向型接觸以及與中國在一致利益領域開展合作持開放態度”。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有兩個關鍵詞,即“建設性”與“結果導向”。美國希望與中國構建建設性關係,但最終結果取決於中美戰略互動及美方的實際獲益。在中美戰略競爭的大背景下,中國也應充分利用各種機會,開展與美國的合作。

第三要維護與促進兩國的社會文化交流,努力建構對對方的正面認知。美方對華採取“全政府”戰略競爭政策,但尚未展開廣泛的社會動員,若實現“全政府+全社會”戰略競爭模式,中美關係將陷入極為不利且難以逆轉的境地。需要認識到,中美社會文化交流面臨重大挑戰,如美國已採取諸多限制中國媒體在美活動的措施;執法部門對美國的高校施壓,迫使一些高校中斷與孔子學院的合作,美國國務院甚至將孔子學院美國中心列為外國使團;中止與中國內地以及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有關的所有富布賴特交流項目等等。與此同時,美國公眾對華好感度降至新低。蓋洛普2020年2月份進行的調查顯示,僅有33%的受訪者對中國抱有好感,比2018年下滑了20個百分點,這也是自1979年開始民調以來與1997和2000年持平的最低點。7月,皮尤研究中心的一份民調也顯示,對華持負面態度的受訪者比例達到73%,比3月份提高了7個百分點,另有57%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是美國的競爭者,甚至有26%的受訪者將中國視為美國的敵人。這反映出美國政府在塑造民意方面的能力與效果,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加強兩國社會人文交流,尤其是年輕人的溝通,對於雙邊關係持久穩定發展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內因是決定事物變化的根本原因。于中國而言,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也是應對外部挑戰的根本保障。保持戰略清醒,穩固戰略收益,堅持戰略定力,埋頭苦幹、真抓實幹地做好自己的事情至為關鍵。中國應保持國家發展戰略的穩定性與持續性,繼續協調好“獨立自主”與“對外開放”的關係,繼續做好“改革、發展、穩定”的大文章,始終堅持和平發展道路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動搖,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量力而行擔責任,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惟其如此,中國才能不斷提升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與水準,展現“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自信與從容。(責任編輯:唐華)

專欄
薦讀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