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拆掉騙子“王”國的城墻

拆掉騙子“王”國的城墻
 

聚焦

  • 從上世紀80年代的香功、羅漢功創始人,到前些年的“神仙道長”李一,所謂的氣功大師幾經沉浮,正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黃炎培定律。

     

    不過那些大師和現在的王林氣功大師相比,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上面的那些為充其量不過是“賣大力丸”的。而這位王林玩的基本上非富即貴,來這裡尋求大師幫忙不開著小車帶著秘書或助理連大師的面都見不著。上至鐵道部長下至市長縣長局長,幾乎都成了王林的忠實信徒,而目的似乎也很簡單,確保官運亨通,官位永遠不倒。

     

  • “大師”神秘,因為隱藏醜惡和骯髒

     

     

     

    大家之所以對一個“氣功大師”如此關注,原因無非三點:首先是來自於在科學昌明的現代社會——竟然還有此類“氣功大師”能夠有存活的空間——對這種看似矛盾的現象的困惑感。

     

    其次是當發現這類“氣功大師”不僅有存活的空間,而且看起來活的挺好,起碼比我們這些平凡的普通人好上不止一個檔次,簡直可以説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時産生的疑問感。

     

    最後是我們發現這種人,竟然真的貌似能夠“手眼通天”、“無所不能”時,産生的類似于“也許説不定大概可能他真的有什麼厲害的本事或超自然力量呢?”和“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導致的“贏者通吃”心態。而當逐層遞進到第三個原因,也就基本能夠解釋為什麼這類“大師”的“信眾”會越來越多了。[詳細]

     

  • 戳穿王林很容易,“戳死”質疑者有點難

     

     

     

    “我和王林個人從來沒有交集和接觸,但他要戳死我,一點也不奇怪。”昨天晚上,揚子晚報記者電話採訪因揭穿神功騙子而飲譽江湖的著名反偽科學人士司馬南時,他做出很輕鬆幽默的回應。提及王林關於幾十米外“戳死”自己的説法,司馬南説,如此語句與“千里之外取首級”比直白多了,“他把中國文化的遺産進行了當代演繹,文化部沒發給他物質文化傳承人,太遺憾了!”

     

    面對媒體和公眾質疑,在王林的眼中,這記者、這司馬南就是一隻只四處興風作浪的妖怪。人民網報道,在《新京報》發表了關於王林的報道後,王林致電記者説“你年紀輕輕不得好死,你一家人都不得好死”。[詳細]

     

    實際上很多事實早已敗露,連王林本人都承認自己實際上就是學了些雜耍,會幾下能迷惑人的小把戲而已。而且從很多言行更能看出,其本人的品性就是一個走江湖的無賴而已。[詳細]

     

  • 別拿信仰缺失來抬舉盲目迷信

     

     

     

    “養生”、“氣功”成為追捧對象,體現出明星對未來、未知之物的“恐懼”心理。大多女演員長期外拍,無暇照顧家人,通過大師希望自己、家人健康無恙,心理上得以慰藉,還可以養生保顏。而對於男演員而言,體現為生活不規律,特別是一些拍打戲的明星,難免留下一些病根子,普通醫院不能為其解決問題,只好從其他方面尋求幫助。加上娛樂圈壓力巨大,明星們也在積極尋求精神方面的寄託。

     

    每一個人都會經歷向內尋找精神世界依託或捫心自問的時刻。這些有頭有臉的人物顯然首先也是人,自然也會産生某種內向的心靈需求,尤其是當他們擁有不為人知的秘密或承受巨大的工作及精神壓力時更是如此。但這僅僅只能解釋為什麼他們要“尋求”,卻沒有能説清為什麼偏偏眾多宗教不找,卻走到了這類巫術“大師”的跟前。

     

    商人們似乎想説明自己曾經與各位“大師”的交流只是因為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不願意放過每一個探索的機會,即便明知這是魔幻術——可問題是,探索的道路千萬端,何必非要走這條?[詳細]

     

    和社會名流不一樣的是,官員群體中的追隨者,往往並非因為對未知力量感興趣,而是因為自身無法把握官場命運,氣功大師能提供心理慰藉,使其獲得一定的安全感。對於那些“不走尋常路”的腐敗官員而言,氣功大師的角色扮演尤為重要。

     

    官員們要想有前途,不僅要盡職盡責,更要廉潔奉公,保持兩袖清風。但是這些官員卻偏偏是不信盡職信“大師”。他們之所以會這樣,不僅僅是官迷心竅,而是信仰出現了嚴重的缺失和偏差。官員們視權位利益為一切,而對精於琢磨人心官心的王林恰恰利用了官員們的心理大發其財,也算是抓住了商機。從另一方面來説,人以類聚物以群分,官員們找到了王林,王林更是把他們忽悠的暈頭轉向,這更是一種“臭味相投,便稱知己”。[詳細]

     

  • 可以原諒明星的愚蠢,但不能縱容權力的掮客

     

     

     

    官員、明星等公眾人物,他們的行為,具有很強的社會示範作用。很多公眾人物喜歡做慈善等一些公益活動,這些事不僅是為了幫助具體的人,還向社會傳達一種正面的價值觀。官商名人,都是社會的精英。一個社會的精英們,不崇拜科學家、學術大師和藝術巨匠,而去追捧一個一望便知的騙子和官商掮客,這是怎樣一種示範呢?[詳細]

     

    對於拜訪者而言,想必也未必不知氣功大師的騙術。當地企業家鄒勇之所以要結識王林,不過是為了能夠通過王林的關係結識鐵道部原部長劉志軍。而王林與原江西省政協副主席、中共江西省委統戰部部長宋晨光關係也是世人皆知,“想搞什麼項目都搞得來”才是氣功大師隱藏在氣功背後的真正“生意經”。[詳細]

     

    他們也在利用王林這個媒介,網羅自己更大的人脈。他們之間在相互開發功名利祿“市場”,“大師”不過在官商之間充當了“掮客”角色,讓“大師”這個頭銜增添神秘色彩。[詳細]

     

    (編輯:楊公振,實習生邵于芮、吳海波亦有貢獻)

結束語

如果只是治標不治本,不更新當權者、經商者的觀念,王林被戳穿可能是暫時的、私人會所被停業可能是暫時的,過段時間一旦風聲不緊了,還會有更多的“大師”如雨後墻角的“狗尿苔”一樣冒出來。我們推倒“大師王國”的神秘城墻,就是要拆掉官商之間那個見不得人的權錢市場。

調查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