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


“全球警察”

變成世界公敵

題記

往期回顧

調  查

 

聚焦

  • 一個人,一個黑幕,攪動了世界。美國防務承包商僱員、前CIA特工、現年29歲的愛德華·斯諾登,連續對美國“棱鏡”計劃的曝光,使其近來迅速成為新聞主角。

     

    斯諾登通過媒體表示,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多年來通過“棱鏡”計劃對目標實施大範圍監控,包括郵件、聊天記錄、視頻及登錄資訊等。身在中國香港的斯諾登表示,美國情報部門早在2009年就開始監控中國內地和香港的電腦系統。其他主要國家,同樣受到“棱鏡”的監視。

     

  • 美國賊喊捉賊不是一兩天

     

     

     

    美國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在美國國防大學開辦網路戰班。2002年美國總統發佈了國家安全16號令,建立了有史以來人類第一支駭客網路部隊,分散在美陸、海、空軍部隊,並擁有了很多網路作戰的精英人才。2009年6月23日,美國國防部長蓋茨正式宣佈成立網路作戰司令部。將分散在各部隊的網路精英整合,統一指揮與無人機偵察部隊共同完成未來新戰爭形態下的網路攻防作戰,奪取制資訊權,為奪取制天權、制海權、制陸權、制電磁權創造條件,主動打擊對方作戰指揮系統、民用經濟系統、交通、供電、銀行、水利系統,完成系統體系癱患作戰。

     

    美國賊喊捉賊地攻擊中國所謂駭客部隊也好,説中國通過網路竊取了美國的高技術成果也罷,無非是以“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掩耳盜鈴之術,這也沒有什麼可以大驚小怪的。[詳細]

     

  • 棱鏡計劃是政府失責讓百姓買單

     

     

     

    “棱鏡”項目始於小布希時期,美國情報機構在九家美國網際網路公司中進行數據挖掘,從圖片、郵件、文檔等資訊中分析個人聯繫方式。這項高度機密的項目自2007年實施以來從未對外公開過。通過接入網際網路公司的中心伺服器,情報分析人員可直接接觸所有用戶的音頻、視頻、照片、電郵、文件和連接日誌等資訊,跟蹤網際網路使用者的一舉一動以及他們的所有聯繫人。

     

    過去6年中,該項目經歷了爆炸性增長,眼下國家安全局約七分之一的情報報告依靠這一項目提供原始數據。上述報道在美國社會引起軒然大波,奧巴馬7日在訪問加利福尼亞州期間緊急出面“滅火”。他強調,這一項目不針對美國公民或在美國的人,目的在於反恐和保障美國人安全,而且經過國會授權,並置於美國外國情報監視法庭的監管之下。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詹姆斯•克拉珀8日晚説,這一泄密行為對美國情報蒐集能力造成了“巨大而嚴重的損害”。

     

    “9•11”事件之後,美國通過《愛國者法案》,美國人為了反恐的需要,自願犧牲一部分隱私權。因此,奧巴馬拿出的理由是“不能在保持百分之百隱私的情況下,獲得百分之百的安全”,但這個理由只對美國人適用。對非美國人來説,隱私權被美國安全部門侵犯則更是無辜,他們完全沒有義務為美國的反恐戰爭埋單。[詳細]

     

     

  • 面對“棱鏡門”美國政壇意見空前一致

     

     

     

    美國諸多政客紛紛要求迅速引渡今仍在香港的斯諾登,美國共和黨參議員雷厄姆發聲,即使追至天涯海角,也要讓斯諾登得到所謂“正義審判”;而美國眾議院議長博納則將斯諾登稱為“賣國賊”,説他是“泄密陷美國人于危險之中”的人,而美國前駐聯合國大使博爾頓譴責斯諾登的行為是“最惡劣的叛國”,主張對其審判。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局長羅伯特•米勒13日證實,FBI正對斯諾登展開刑事調查,準備採取“任何必要手段”以洩露國家機密罪名起訴他。

     

    其實,只要分析美國政壇議員思維定勢,就不難理解他們對斯諾登舉動的“高度一致”。在美國,不管是議員還是官員都會認為,美國才是世界上最完美的體制,美國價值觀才是人類最好的價值觀,美國利益才是最高利益。只要維護美國價值觀才能維護美國利益;反之,淡化美國價值觀就會損害美國利益。[詳細]

     

     

  • 斯諾登何去何從,考驗中國外交的面子與裏子

     

     

     

    美國官方對斯諾登恨之入骨,他在香港披露的資訊幾乎完全推倒了美國捍衛網際網路自由的“光輝形象”,美國因此失去了已經“坐熱了屁股”的又一“道德高地”。美國官方想查辦他,把他從香港引渡回美國,是很自然的事。

     

    但如果香港將斯諾登做引渡處理,特區政府將很失分,也會讓整個中國沒面子。這首先是因為,斯諾登即便依照美國法律也不是普通的“刑事犯”,他既沒殺人越貨,也沒侵吞財産。美國政府認定他的“犯罪”,與他對美國政府侵犯公民權利的揭露是同一個行為,而他的這一行為維護了《聯合國憲章》對人權和國家主權的至高規定,並在世界範圍內獲得掌聲。

     

    北京同華盛頓的新關係剛剛邁步,斯諾登事件橫插了一杠。從純外交的角度看,儘早結束斯諾登事件更有利中美關係的大局。中國已是大國,利益廣泛,各種麻煩也會與我們發生千絲萬縷的關係。對此我們需要泰然處之,不主動招事,但當一些事臨到我們頭上時,不可急於擺脫,而應認真權衡利弊。[詳細]

     

     

  • 防人之心不可無,網路資訊安全與經濟安全同等重要

     

     

     

    俄羅斯在網路安全方面的意識和理念非常超前。早在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建立聯邦國家安全會議時,就設立了資訊安全委員會,將網路資訊安全與經濟安全等置於同等重要的位置。俄軍認為,網路戰“實際已成為一種變相的突擊樣式,起到了與火力突擊效果相同的作用”,而網路電子戰器材,也已成為直接毀傷敵人的強大手段。如今,網路資訊戰已經被俄軍賦予極高的地位“第六代戰爭”。

     

    截止4月27日,聯合國裁軍研究所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全球有四分之一的國家組建了網路戰部隊。2011年前組建網路戰部隊的有33個國家,近年新增包括日本在內的13個國家。這一結果顯示出網路空間內國家間的對抗正趨激烈,各國紛紛在軍事國防領域加速應對措施。

     

    中國的網路安全防護還比較薄弱,也是網路攻擊的受害者。5月份,中國軍隊已組建精英化的網際網路安全部隊,專門用於維護網路安全,而非作為“駭客部隊”專司網路攻擊。這個臨時計劃著眼于提高部隊的網路安全防護水準,遠遠不能適應未來戰爭形態變化的需要。因此,我軍必須儘快建設一支更為現代化的網路軍隊,保證在日益高技術化的戰爭中獲得勝利。[詳細]

     

    (編輯:楊公振)

結束語

“棱鏡計劃”讓人們實實在在地看到,美國因為技術實力優勢,不少監管表面上稀鬆平常,實際上卻要遠比其他國家更為嚴格。世界各國都有權依據本國國情對網際網路進行管理,美國當然也有權決定其國內監管方式。一個關鍵問題是,網際網路上的許多事情跨越國界。和現實世界一樣,虛擬世界同樣也是有規矩的。不管技術實力有多強,不能將自己的規則強加給別人,更不能讓自己置身於規則之外隨意行事。

調查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