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國五條,要避免再次抱薪救火
    3月31日,廣州、深圳等城市的“國五條”細則陸續發佈。而此前一天,京滬渝成為首批發佈地方版“國五條”的城市。以“國五條”為綱的此輪樓市調控,就此真正開始在房産活躍交易的主戰場——城市層面密集“落地”,其信號意味惹人關注。樓市的狂熱能否得到有效抑制,房價能否回落是老百姓最關注的問題。

房價這匹脫韁的野馬跑了多快

    北京、上海、廣東、重慶等地“國五條”實施細則紛紛出臺,應該説基本上都貫徹了“國五條”當中提出的“保持房價基本穩定”的調控原則。不過,基於對過去“越調越高”的經驗總結,儘快建立促進房地産市場穩定健康發展和房價合理回歸的長效機制,就顯得格外迫切和必要。

    近十年來,針對房價上漲速度過快的現實,我國政府連續出臺了多個國字頭的宏觀調控文件。針對某一個行業的發展如此密集地出臺各種政策來加以調控,不僅國內少有,國際上也實屬罕見。但面對如此之多的重拳出擊,房價卻始終像一匹脫韁的野馬。根據有關統計資料的數據,從2007年到2012年,美、英、法、德、日、韓、加、澳八個主要工業國房價平均下跌8%,而中國則上漲了74%,其中上海漲96%,北京漲152%。[詳細]

屢屢“抱薪救火”,因為方案總在應急

    究其原因,主要就在於這些房地産市場調控政策大都只是應急之舉,缺乏調控的長效機制。房價一漲,就立刻出手試圖遏制;房價一跌,又匆忙出手刺激。在房地産市場供需矛盾突出、影響房地産市場穩定發展的其他因素不斷發生變化的情況下,調控政策容易陷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境地,政策效果也大打折扣。

    很顯然,過去的調控存在嚴重失衡。主要表現在:一方面,調控政策過於注重抑制需求,但在擴大供給方面卻明顯滯後。調控政策儘管在出臺之際也強調增加市場有效供給的做法,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則大多將注意力集中到抑制需求上。另一方面,調控手段過於偏重行政直接干預,而經濟手段卻軟弱無力。行政手段的過度使用,意味著政府對房地産市場的直接干預越來越廣泛。[詳細]

那現在的“細則”靠得住嗎?

    細細分析廣東版“國五條“細則,給人感覺是缺少幹貨,不過癮。基本是對“新國五條”細則的照葫蘆畫瓢。主要表現在對民眾關心的問題沒有明確回應和具體規定內容以及實施細則。[詳細]

    從公佈的京版調控細則來看,雖然提出“稅務、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密切配合,根據市場情況適時提高定價過高、預計增值額過大的房地産開發項目的土地增值稅預徵率”,但具體操作並不易量化。[詳細]

    這一細則是含糊的,充滿了立即、過快、嚴格等難以定量的詞彙,給實際操作增加了難度。在最惹人關注的20%個稅如何徵收問題上,甚至沒有提及20%這一數據,只是表示“嚴格執行國家關於出售自有住房個人所得稅的徵收規定”。國五條實施細則中20%是政府的規定,而以往按照原交易總房價1%的稅率進行徵收也是國家明文的豁免規定。其他限地價、競房價、增加保障房等措施也是老調重彈,只有兩條是明確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市繼續嚴格執行住房限購政策;年底地級以上城市房産資訊聯網,為未來實行統一的稅收打下基礎。

    未來廣東房産調控力度究竟如何,有待於其他城市的表現。相信其他地方的細則會參照廣東細則依葫蘆畫瓢,不會清晰到哪兒去。[詳細]

樓市調控:猛劑還需“文火”細煲

    “靴子落地”,更容易觸發思考。從中央到地方開出的調控猛劑,藥方不錯,但將目光放得更長遠,也許未來這種“猛劑”要充分發揮藥效,更需要“文火”煲制。

    其一,“火力”要綿綿不絕、“煨”足時辰。久病之樓市,用藥貴在堅持,最忌一曝十寒。2008年緊急救市的後遺症就是一個教訓,不可不鑒。由於樓市調控此前十年越調越高的經驗判斷,不少人對本輪調控仍持觀望態度,這種情緒和心態,值得決策者關注。

    其二,“火候”要張弛有度、有保有壓。即使是難燉的藥材,一直用“武火”猛煮,難免燒焦;而不管什麼藥材,一概用“武火”爆燒,也容易失之粗暴。本輪調控政策出臺後,人們最擔心的莫過於剛需買房者恐遭誤傷,從各地細則來看,這種擔憂恐怕還將繼續。

    其三,“好藥”還要用好“藥引、輔料”。一方面,在抑制樓市投機性需求的同時,必須對低收入者增加居住服務的供給,以政策性住房的“兜底”維持社會穩定和底層民生。另一方面,在抑制需求、打擊看漲預期的同時,還應對盤活存量房有所作為、積極作為,而非一棒子打死。[詳細]

從“差別化調控”開始落實第一步

    一線城市調控細則全部落地,配合國務院規劃出臺的不動産登記制度、住建部對住房資訊聯網工作的推進,一系列政策的有機組合,意味著調控將從購買、貸款和稅收等方面全面升級。雖然地方貫徹了國辦(2013)17號文的調控主線,但差別化調控的蹤影無處覓尋。

    與2011年情況相似,多個城市的房價控制目標與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水準或GDP漲幅掛鉤,沒有體現出地區間的不同。在經歷了兩年的“穩中有降”後,北京將2013年的房價控制目標調整為“保持穩定”。深圳、濟南、大連等城市則是要求房價漲幅低於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漲幅。三個不同定位、不同發展水準、2012年房地産市場狀況不一樣的城市卻在房價控制目標上口徑一致。

    “差別化”精細調控,本是區別於此前的調控思路,但在地方的落實細則中,這一點沒能充分體現,不同城市不同地區採用針對性更強的調控措施,才是房地産調控見效的保證。[詳細]

 
相關閱讀
地方國五條出臺
    按照國務院規定,各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除拉薩外)一季度都要公佈調控細則和價格調控目標。在廣東率先公佈細則後,3月30日與31日,北京、上海、重慶、濟南、大連、合肥等城市都按時發佈了樓市調控地方版細則。一系列“央地聯動”的政策組合拳“出拳”迅猛,將從限購、限貸、稅收和住房資訊聯網等方面全面升級調控。
你對地方國五條有信心嗎?
    30日,京、滬、渝三地“國五條”細則出臺。加上深圳、廣州所在的廣東省,至此四個房地産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基本的調控細則已經明晰。嚴限購、控二套、留後手,各地細則各有異同,你對國五條調控房價有信心嗎?
往期回顧
與豬一起漂流到下游的還有什麼
與豬一起漂流到下游的還有什麼
中國夢 今已在,雲帆直挂破海天
中國夢 今已在,雲帆直挂破海天
大國總理風采,註釋民族復興新步伐
大國總理風采,註釋民族復興新步伐
    事實早已表明,讓樓市真正健康起來,不能只靠技術性調控。技術性調控的效果只能是階段性的,對市場泡沫的去除也難以鞏固。只有那些與樓市有關的基礎性設計得到優化,樓市調控屢屢“抱薪救火”的現象才會消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